您当前的位置:主页 > 荨麻疹

急性荨麻疹什么原因引起

  • 日期:2025-10-15
  • 文章来源:惠州广肤皮肤专科
  • 咨询医生

急性荨麻疹是皮肤黏膜突发的 “过敏或炎症反应”,核心由外界过敏原刺激、感染、物理 / 化学因素引发,导致身体快速释放组胺等炎症因子,进而出现风团、瘙痒,多数能在数天至 2 周内消退。

过敏原直接刺激(占比超 60%)

急性荨麻疹多是免疫系统对 “外来过敏原” 过度反应所致,常见过敏原分 4 类,接触后数分钟至数小时内就可能发作:

1. 食物类过敏原(易触发,尤其儿童)

高频食物:海鲜(虾、蟹、贝类、鱿鱼)、坚果(花生、核桃、芒果)、水果(草莓、菠萝、猕猴桃,含 “蛋白酶” 易刺激皮肤)、蛋奶(牛奶、鸡蛋,儿童过敏率较高)。

特殊情况:部分人对 “添加剂” 敏感,如食品中的防腐剂(苯甲酸钠)、色素(柠檬黄)、调味剂( MSG ),或食用未煮熟的食物(如半生鸡蛋、鲜榨芒果汁),也可能诱发。

2. 吸入 / 接触类过敏原(环境中易忽视)

吸入物:花粉(春季杨树、秋季豚草)、尘螨(卧室床单、沙发)、动物皮屑(猫毛、狗毛,尤其接触宠物后)、霉菌孢子(潮湿环境如浴室、地下室)。

接触物:昆虫毒液(蚊子、蜜蜂、跳蚤叮咬,毒液注入后快速起风团)、护肤品 / 洗涤剂(含香精、防腐剂的儿童面霜、洗衣液)、金属(如戴的卡通戒指、手链,含镍成分)。

重要诱因:感染因素(尤其儿童、免疫力低人群)

感染(细菌、病毒、寄生虫)会间接激活免疫系统,诱发急性荨麻疹,这类情况常被忽视,需结合 “是否伴随发热” 判断:

1. 病毒感染(最常见,儿童占比高)

关联病毒:感冒病毒(如流感病毒、鼻病毒)、水痘 - 带状疱疹病毒、EB 病毒(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手足口病病毒。

特点:荨麻疹多在感冒、发烧后 1-2 天出现,风团反复但瘙痒较轻,同时伴随鼻塞、咽痛、低热等感冒症状,病毒感染好转后荨麻疹也会逐渐消退。

2. 细菌感染(易伴随炎症,需抗感染治疗)

关联细菌:扁桃体炎(链球菌感染)、中耳炎、牙龈炎、尿路感染。

特点:风团持续时间较长(超过 24 小时),可能伴随局部红肿、疼痛,查血可见 “白细胞升高”,需在医生指导下使用抗生素,仅用抗过敏药效果差。

3. 寄生虫感染(少见,多与卫生相关)

关联寄生虫:蛔虫、蛲虫(儿童卫生习惯差,误食虫卵)、钩虫。

特点:荨麻疹反复出现,伴随腹痛、食欲不振,查大便可发现虫卵,驱虫治疗后症状会缓解。

其他诱因:物理 / 自身因素(刺激直接引发)

部分急性荨麻疹无需 “过敏原”,仅因物理刺激或自身状态变化触发,常见于敏感人群:

1. 物理刺激(又称 “物理性荨麻疹”)

常见类型:

寒冷刺激:接触冷水、冷风后,暴露部位(如手、脸)起风团(寒冷性荨麻疹)。

压力刺激:久坐、穿紧身衣服,受压部位(如臀部、腰部)起风团(压力性荨麻疹)。

摩擦 / 划痕:皮肤被抓挠、摩擦后,出现红色划痕并隆起(人工性荨麻疹)。

日光刺激:暴晒后,暴露部位起风团(日光性荨麻疹)。

2. 自身状态变化

内分泌波动:儿童青春期、女性月经期(少数),激素变化可能诱发。

精神压力:儿童入园焦虑、考试紧张,或成人熬夜、过度劳累,身体处于应激状态,释放炎症因子引发风团。

其他疾病:甲状腺功能异常(甲亢、甲减)、自身免疫病(如系统性红斑狼疮),少数会以急性荨麻疹为首发症状,需结合全身检查判断。

看完本文后

惠州广肤皮肤专科地址:惠州市惠城区麦地路41号
惠州广肤皮肤专科电话:0752-8833699
备案号: 粤ICP备2024249222号 版权所有:惠州广肤皮肤专科
粤公网安备 44130202000910号
医疗广告审查证明文号:粤(L)广[2020]第05-28-015号
本网站信息仅供参考,不能作为诊疗及医疗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