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主页 > 荨麻疹

身上痒越挠越痒起了好多疙瘩

  • 日期:2025-10-14
  • 文章来源:惠州广肤皮肤专科
  • 咨询医生

身上痒、越挠越痒还起疙瘩,核心是皮肤出现炎症反应或过敏反应,导致神经末梢敏感、组胺释放增加,抓挠又进一步刺激皮肤,形成 “瘙痒 - 抓挠 - 炎症加重” 的恶性循环。

过敏性皮肤病(占比超 70%)

过敏性皮肤病是免疫系统对 “过敏原” 过度反应,释放组胺等炎症因子,导致皮肤瘙痒、起疙瘩,具体分 2 类:

1. 荨麻疹(风团样疙瘩,“来去如风”)

典型表现:

疙瘩形态:全身随机出现 “红色或肤色风团”(大小不一,小如米粒、大如手掌,可融合成片),摸起来凸起、光滑,边界清晰。

关键特点:24 小时内会自行消退,不留痕迹(“风团来去快”),但新的风团会反复出现,越挠越痒,抓挠后风团可能变大或增多(“划痕征阳性”:用指甲划皮肤,会出现红色划痕并隆起)。

常见诱因:

食物(海鲜、芒果、坚果、牛奶)、药物(青霉素、头孢、退烧药)。

环境(花粉、尘螨、动物皮屑)、物理刺激(冷风、热水、压力)。

2. 湿疹 / 接触性皮炎(丘疹 / 水疱样疙瘩,边界可能清晰)

典型表现:

疙瘩形态:多集中在 “接触过敏原的部位”(如戴项链的颈部、涂护肤品的面颊)或 “易摩擦部位”(手肘、膝盖、脚踝),表现为 “密集小丘疹、水疱”(水疱破后可能渗液、结痂),边界可能清晰(接触性皮炎)或模糊(湿疹)。

关键特点:瘙痒剧烈,抓挠后疙瘩会破损、发红,甚至融合成大片红斑,病程较长(超过 2 周),易反复发作,消退后可能留色素沉着。

常见诱因:

接触性过敏原(护肤品香精、金属镍、衣物染料、染发剂、昆虫毒液)。

环境刺激(干燥、湿热、肥皂 / 洗涤剂)、过敏体质、精神压力。

常见原因:感染性皮肤病(伴随红肿、疼痛或发热)

若疙瘩伴随 “红肿、疼痛、脓疱” 或全身发热,可能是细菌、病毒、真菌感染引发的炎症,抓挠会导致感染扩散:

1. 毛囊炎(毛囊感染,红色小丘疹 + 脓点)

典型表现:

疙瘩:头皮、胸背、大腿等毛发密集部位,出现 “红色小丘疹”,顶端有小白脓点(类似 “小痘痘”),单个或成群分布。

伴随症状:轻微瘙痒或疼痛,抓挠后脓点破裂,可能引发更大范围的感染(红肿、流脓)。

原因:金黄色葡萄球菌感染(皮肤清洁不到位、出汗多、摩擦损伤毛囊)。

2. 虫咬皮炎(蚊虫叮咬,纺锤形疙瘩 + 水疱)

典型表现:

疙瘩:暴露部位(手臂、腿部、颈部)或睡眠时接触床品的部位,出现 “纺锤形红色丘疹”,顶端可能有小水疱,单个或分散分布。

伴随症状:剧烈瘙痒,抓挠后水疱易破,可能留抓痕或色素沉着。

原因:蚊子、跳蚤、螨虫、蠓虫等叮咬,唾液中的毒素引发局部过敏反应。

看完本文后

惠州广肤皮肤专科地址:惠州市惠城区麦地路41号
惠州广肤皮肤专科电话:0752-8833699
备案号: 粤ICP备2024249222号 版权所有:惠州广肤皮肤专科
粤公网安备 44130202000910号
医疗广告审查证明文号:粤(L)广[2020]第05-28-015号
本网站信息仅供参考,不能作为诊疗及医疗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