掉头发和熬夜有明确且密切的关系,长期熬夜会通过影响内分泌、免疫系统、毛囊健康等多个维度,直接或间接加重脱发
一、熬夜导致 / 加重掉头发的 3 个核心机制
熬夜不是 “直接拔头发”,而是通过破坏身体正常生理节律,对毛囊生长周期造成连锁负面影响:
1. 打乱内分泌:雄性激素失衡,刺激毛囊萎缩
人体在夜间(尤其是 23:00-3:00)会进入深度修复状态,其中下丘脑 - 垂体 - 肾上腺轴(HPA 轴) 和性激素分泌会维持稳定节律。长期熬夜会导致 HPA 轴功能紊乱,促使身体分泌更多 “应激激素”(如皮质醇),同时可能间接影响雄性激素(睾酮)代谢 ——
睾酮在 “5α- 还原酶” 作用下会转化为双氢睾酮(DHT) ,而 DHT 是导致 “雄性激素源性脱发”(最常见脱发类型,男性发际线后移、女性头顶稀疏)的核心诱因。熬夜会提升 5α- 还原酶活性,让 DHT 浓度升高,加速毛囊从 “生长期” 进入 “休止期”,最终导致毛囊萎缩、头发变细易掉。
2. 削弱免疫系统:引发 “休止期脱发” 或加重炎症性脱发
睡眠是免疫系统修复的关键时段,长期熬夜会导致免疫功能下降:
一方面,免疫系统紊乱可能触发 “休止期脱发”—— 正常情况下,只有 10%-15% 的毛囊处于休止期(头发会自然脱落),但熬夜会让大量毛囊提前进入休止期,导致短期内(熬夜后 2-3 个月)出现 “头发一抓掉一把” 的情况,尤其洗头、梳头时明显;
另一方面,免疫力下降会增加 “炎症性脱发” 风险(如斑秃、脂溢性皮炎伴随的脱发):比如斑秃(头皮出现圆形秃斑),就与免疫系统错误攻击毛囊有关;而熬夜会加重头皮油脂分泌(后续会说),诱发或加重脂溢性皮炎,进一步导致毛囊堵塞、脱发。
3. 影响头皮微环境:油脂分泌紊乱 + 营养供给不足
油脂分泌失衡:夜间是头皮油脂分泌的 “调节期”,熬夜会刺激皮脂腺异常活跃,导致头皮出油增多 —— 过多油脂会堵塞毛囊口,影响毛囊呼吸和营养吸收,还可能滋生马拉色菌(引发脂溢性皮炎),间接导致脱发(比如头发油腻、头痒,伴随发根变弱易掉);
营养供给不足:毛囊生长需要蛋白质、维生素 B 族、铁、锌等营养素,而夜间身体会优先将营养分配给肝脏、大脑等重要器官修复。长期熬夜会挤占毛囊的 “营养配额”,导致毛囊缺乏能量和原料,头发会变得干枯、细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