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主页 > 荨麻疹

寒冷型荨麻疹

  • 日期:2025-10-14
  • 文章来源:惠州广肤皮肤专科
  • 咨询医生

寒冷型荨麻疹是物理性荨麻疹中常见的类型之一,核心特征是皮肤接触寒冷刺激后(如冷风、冷水、冷物),快速出现风团、瘙痒等过敏反应,严重时可能伴随全身症状。

皮肤对寒冷的 “异常免疫反应”

人体正常接触寒冷时,皮肤会通过血管收缩、神经调节适应温度变化。但寒冷型荨麻疹患者的免疫系统会 “误判” 寒冷刺激为 “外来威胁”,触发异常免疫反应:

寒冷刺激激活皮肤中的肥大细胞(免疫细胞),使其释放大量组胺(过敏反应关键物质)。

组胺导致皮肤毛细血管扩张、通透性增加,血液中的液体和炎症因子渗出到皮肤组织,形成 “风团”(疙瘩)。

同时组胺刺激皮肤神经末梢,引发剧烈瘙痒,整个过程通常在接触寒冷后数分钟至 1 小时内出现,脱离寒冷后 1-2 小时内逐渐缓解(不留痕迹,区别于冻疮)。

这种反应多与 “遗传因素”(部分人天生免疫系统对寒冷敏感)或 “后天免疫紊乱”(如感染、压力大、内分泌变化)相关,并非皮肤 “冻伤”,而是典型的 “过敏样反应”。

典型表现:症状与寒冷刺激强相关

寒冷型荨麻疹的症状具有明确 “场景关联性”,可通过以下特点快速识别:

1. 局部反应(最常见,轻中度患者)

风团特点:仅在 “接触寒冷的部位” 出现风团 —— 如手碰冷水后手背起红色小疙瘩,脸吹冷风后面颊出现片状红斑,吃冰饮后口腔周围出现瘙痒和风团。

伴随症状:风团区域剧烈瘙痒,部分人伴随轻微灼热感,无疼痛,脱离寒冷后风团逐渐消退(不留色素沉着或疤痕)。

2. 全身反应(少见,重度患者)

若全身接触寒冷(如跳入冷水游泳、冬季全身暴露在寒风中),可能引发 “全身泛发性风团”,同时伴随:

血管性水肿:眼皮、嘴唇、手脚肿胀(皮肤紧绷,无明显疼痛)。

全身不适:头痛、头晕、心慌、腹痛、腹泻。

极罕见情况:诱发 “过敏性休克”(血压骤降、呼吸困难、意识模糊),需立即急救。

3. 特殊诱发场景

除直接接触低温,以下场景也可能触发症状,需重点警惕:

温差骤变:从温暖室内突然进入寒冷室外,或运动后出汗时遇冷风(汗液蒸发导致皮肤温度骤降)。

间接接触冷物:触摸冰箱里的冰块、冬季的金属门把手、冷饮料瓶(皮肤接触部位快速起风团)。

冷食刺激:吃冰糕、冰奶茶、刺身等冷食,口腔黏膜接触寒冷后出现 “口腔周围瘙痒、嘴唇肿胀”(称为 “口腔寒冷性荨麻疹”)。

诊断方法:明确是否为寒冷型荨麻疹

若怀疑自己是寒冷型荨麻疹,可通过 “自我观察 + 专业检查” 确诊:

自我观察:记录 “接触寒冷后的反应”—— 是否在碰冷水、吹冷风后 1 小时内出现风团瘙痒,脱离寒冷后是否快速缓解,症状是否反复出现。

专业检查:到皮肤科做 “寒冷激发试验”(诊断金标准)—— 医生用 “冰袋”(包裹毛巾,避免冻伤)贴在手臂内侧皮肤,观察 10-20 分钟,若接触部位出现风团、红斑,即可确诊。

排除其他疾病:需与 “冻疮”(冬季常见,表现为紫红色斑块,伴随疼痛,消退慢且留色素沉着)、“冷球蛋白血症”(罕见血液病,除皮肤反应外伴随关节痛、乏力)区分,医生可能会建议查 “血常规、冷球蛋白” 等指标。

看完本文后

惠州广肤皮肤专科地址:惠州市惠城区麦地路41号
惠州广肤皮肤专科电话:0752-8833699
备案号: 粤ICP备2024249222号 版权所有:惠州广肤皮肤专科
粤公网安备 44130202000910号
医疗广告审查证明文号:粤(L)广[2020]第05-28-015号
本网站信息仅供参考,不能作为诊疗及医疗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