划痕性荨麻疹(医学上称为 “人工荨麻疹” 或 “皮肤划痕症”)是一种常见的物理性荨麻疹,核心特点是皮肤受到轻微机械刺激(如抓挠、摩擦、按压)后,局部迅速出现条状隆起的风团(类似划痕),并伴随瘙痒,通常数分钟至数小时内自行消退,属于过敏性荨麻疹的特殊类型。
一、核心特征:如何识别划痕性荨麻疹?
划痕性荨麻疹的典型表现具有明确的 “诱因 - 反应” 关联,可通过以下 3 个特点快速识别:
触发方式特殊:仅由 “机械性刺激” 引发,常见场景包括 ——
用指甲或钝器(如笔尖、梳子背)轻轻划过皮肤。
穿紧身衣物(如牛仔裤、袜子)摩擦皮肤。
洗澡时用毛巾擦拭、抓挠瘙痒部位。
甚至是久坐后臀部受压、戴手表 / 手环的腕部受压等轻微压力。
皮疹形态典型:刺激后1-5 分钟内,接触部位会出现与刺激轨迹完全一致的 “条状风团”(即 “划痕样隆起”),风团高于皮肤表面,边界清晰,颜色可为淡红色或肤色,周围可能伴随轻微红晕。部分人风团会融合成大片,伴随明显瘙痒。
消退迅速,无后遗症:风团通常在15-60 分钟内自行消退(少数人可能持续数小时),消退后皮肤完全恢复正常,无色素沉着、脱皮或疤痕,且多为 “一过性发作”—— 刺激消失后,症状也随之缓解,不会持续存在。
二、发病原因:为什么会得划痕性荨麻疹?
划痕性荨麻疹的本质是 “皮肤对机械刺激过度敏感”,具体与以下因素相关,目前尚未完全明确单一病因,多为多种因素共同作用:
免疫系统异常(核心机制)人体皮肤下存在 “肥大细胞”(一种免疫细胞,储存组胺等炎症介质)。正常情况下,轻微机械刺激不会激活肥大细胞。但划痕性荨麻疹患者的肥大细胞 “过度敏感”,受到刺激后会快速释放组胺等炎症介质,导致局部血管扩张、通透性增加,进而形成风团和瘙痒。这种免疫异常可能与以下因素相关:
遗传因素:部分人天生免疫系统对物理刺激的调节能力较弱,家族中可能有荨麻疹或过敏病史。
既往过敏史:若曾患过敏性鼻炎、湿疹、其他类型荨麻疹,皮肤敏感性会升高,更易诱发划痕性荨麻疹。
皮肤屏障受损长期皮肤干燥、频繁使用刺激性护肤品(如含酒精、磨砂颗粒的产品)、过度清洁或患有湿疹、皮炎等,会破坏皮肤的天然保护屏障,使皮肤下的神经末梢和肥大细胞更易受到外界刺激,增加划痕性荨麻疹的发病风险。
诱发因素(加重或触发发作)以下因素可能导致症状突然出现或加重:
精神压力:长期焦虑、紧张、熬夜会导致免疫系统紊乱,降低皮肤对刺激的耐受性。
感染:病毒感染(如感冒、流感)、细菌感染(如扁桃体炎)可能暂时激活免疫系统,诱发或加重症状。
药物:部分药物可能影响免疫系统,导致皮肤敏感性升高。
其他:饮酒、食用辛辣刺激性食物、剧烈运动后体温升高,也可能暂时加重皮肤敏感,诱发划痕反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