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性麻疹是由麻疹病毒引起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核心症状是 **“发热 + 特征性皮疹”**,且皮疹出现前会有明显的呼吸道前驱症状(如咳嗽、流涕),部分人会出现口腔 “麻疹黏膜斑”,传染性极强,多见于儿童,成人感染症状通常更重。
急性麻疹的典型症状:分 3 个阶段,症状有明显规律
急性麻疹的病程通常为 10-14 天,按发展顺序可分为前驱期、出疹期、恢复期,每个阶段症状各有特点,且具有较强的传染性(从发病前 2 天到出疹后 5 天均有传染性)。
1. 前驱期(出疹前 3-4 天):以呼吸道症状和 “麻疹黏膜斑” 为核心
这一阶段主要表现为类似 “重感冒” 的症状,易被误诊,但口腔内的 “麻疹黏膜斑” 是早期诊断的关键标志:
发热:体温逐渐升高,可达 39-40℃,多为持续性高热,伴随乏力、食欲减退、精神萎靡,部分儿童会出现烦躁、哭闹或嗜睡。
呼吸道症状:出现明显的咳嗽(干咳为主,逐渐加重)、流涕(清水样鼻涕)、咽痛,同时伴随眼睛发红(结膜充血)、畏光、流泪(眼部分泌物增多,晨起时睫毛易被粘住),俗称 “眼、鼻、咽、咳四症”。
麻疹黏膜斑(斑):出疹前 1-2 天出现,是急性麻疹早期最具特征性的表现。具体位置在口腔颊黏膜近第一磨牙处,为直径 0.5-1mm 的白色或灰白色小点,周围有红晕,类似 “盐粒粘在黏膜上”,数量逐渐增多,可融合成小片状,出疹后 1-2 天会逐渐消失。
2. 出疹期(发热 3-4 天后开始,持续 3-5 天):高热不退 + 全身出疹
体温达到高峰(39-40℃)时开始出疹,皮疹的出现顺序和形态有严格规律,是判断麻疹的重要依据:
出疹顺序:
先从耳后、发际开始出现淡红色斑丘疹。
1-2 天内蔓延至面部、颈部。
再经 1 天蔓延至躯干、上肢。
最后蔓延至下肢、足部,约 3 天内遍及全身,此时耳后、发际的皮疹已开始融合。
皮疹特点:
初期为淡红色斑丘疹,大小不等(直径 2-4mm),压之褪色(用手指按压皮疹,红色会暂时消退)。
出疹 2-3 天后,皮疹逐渐融合成暗红色斑片,部分区域可出现小水疱或瘀点(提示病情较重),但皮疹间仍有正常皮肤。
伴随症状:出疹期间体温持续高热(可达 40℃以上),呼吸道症状(咳嗽、咽痛)加重,部分人会出现恶心、呕吐、腹泻等消化道症状,儿童可能出现惊厥(高热惊厥),成人则可能出现头痛、肌肉酸痛等全身症状。
3. 恢复期(出疹后 5-7 天):体温下降 + 皮疹消退
出疹 3-5 天后,皮疹按出疹顺序逐渐消退,症状也随之减轻:
体温变化:体温开始逐渐下降,1-2 天内恢复正常,乏力、食欲减退等全身症状逐渐缓解。
皮疹消退:皮疹从耳后、发际开始逐渐消退,消退后会留下棕褐色色素沉着斑(类似 “晒斑”),并伴随细小的脱屑(尤其在面部、躯干),色素沉着和脱屑会持续 1-2 周后逐渐消失,不留疤痕。
其他症状:咳嗽、流涕、眼红等呼吸道症状逐渐减轻,口腔黏膜斑已消失,精神状态和食欲逐渐恢复正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