脸上、额头、下巴反复冒痘痘,有的是红肿痘、有的是闭口粉刺,明明认真洗脸还是长?其实痘痘(医学称 “痤疮”)不是 “没洗干净” 这么简单,而是皮脂分泌、毛囊堵塞、细菌感染、激素变化等多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找准原因才能针对性改善,避免反复踩坑!
痘痘爆发的 “底层逻辑”
痘痘的本质是毛囊皮脂腺炎症—— 皮肤的 “毛囊 + 皮脂腺” 出了问题,从堵塞到发炎,最终形成看得见的痘痘,核心原因有 5 个:
1. 皮脂腺分泌旺盛:油脂太多 “堵毛孔”
皮脂腺是皮肤分泌油脂的 “小工厂”,一旦分泌过量,油脂就会堆积在毛囊口,像 “堵住瓶口的黄油”,慢慢形成堵塞。
常见触发因素:
激素影响:青春期雄激素升高、女性生理期前雌激素下降(雄激素相对占优)、长期熬夜导致 “压力激素”(皮质醇)升高,都会刺激皮脂腺疯狂产油;
遗传因素:天生皮脂腺发达的人,即使饮食作息正常,也容易出油长痘;
高温环境:夏天、长时间待在闷热环境(如厨房、健身房),油脂分泌会变多。
2. 毛囊堵塞:老废角质 “添堵”
皮肤每天会代谢老废角质,正常情况下会自然脱落,但如果角质代谢异常,老废角质就会黏在毛囊口,和过量油脂混合,形成 “角质栓”,把毛囊口彻底堵死。
常见触发因素:
清洁不当:过度清洁(每天洗 3 次以上脸、用强力去油洁面)会破坏皮肤屏障,反而刺激角质异常增生;清洁不足(化妆后没卸干净)会让化妆品残留和角质混合堵塞毛孔;
频繁去角质:每周用 2 次以上磨砂膏、酸类产品,会让角质层变薄,反而引发 “代偿性角质增生”,加重堵塞。
3. 细菌感染:痤疮丙酸杆菌 “搞破坏”
毛囊堵塞后,里面形成了 “缺氧、多油脂” 的环境,刚好适合一种叫 “痤疮丙酸杆菌” 的细菌繁殖。细菌会分解油脂产生 “炎症物质”,刺激毛囊发炎,让堵塞的小粉刺变成红肿、疼痛的炎性痘痘(比如红色丘疹、脓疱)。
常见触发因素:
皮肤屏障受损:过度清洁、频繁刷酸导致屏障变薄,细菌更容易侵入毛囊;
手摸脸频繁:手上的细菌(如手机、键盘上的细菌)通过摸脸转移到皮肤,加重感染。
4. 炎症反应:免疫系统 “过度反击”
当细菌繁殖、油脂和角质堆积时,身体的免疫系统会把这些当作 “外来入侵者”,启动炎症反应 —— 白细胞聚集到毛囊处 “对抗敌人”,导致皮肤发红、肿胀,形成炎性痘痘,严重时还会出现结节、囊肿(大硬痘)。
常见触发因素:
高糖高油饮食:奶茶、蛋糕、炸鸡等食物会刺激身体产生 “促炎因子”,加重炎症;
压力大:焦虑、紧张会让免疫系统紊乱,炎症反应更强烈,痘痘也更难消退。
咨询医生
咨询医生
咨询医生
咨询医生
咨询医生

粤公网安备 4413020200091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