身上反复起荨麻疹(医学上称 “慢性荨麻疹”,指病程超过 6 周、每周发作≥2 次),核心原因是身体免疫系统异常激活,但具体诱发因素往往复杂多样,甚至部分患者长期找不到明确原因(称为 “特发性慢性荨麻疹”)。以下是临床中常见的几类诱因,帮你逐步排查:<<<在线咨询
一、核心机制:免疫系统 “过度敏感”
荨麻疹的本质是:免疫系统误将某些物质(或身体自身成分)当成 “有害物质”,释放大量 “组胺” 等炎症介质,导致皮肤小血管扩张、通透性增加,进而出现风团(疙瘩)和剧烈瘙痒。反复发作者,多是这种 “异常免疫反应” 持续存在,或反复接触到诱发因素。
二、反复起荨麻疹的常见诱因(按概率排序)
1. 「过敏相关因素」:并非唯一原因,但需优先排查
这类因素通过 “外源性过敏原” 触发免疫反应,是急性荨麻疹的主要原因,但慢性荨麻疹中单纯由过敏引起的占比约 30%-40%:
食物及添加剂:
显性过敏原:海鲜(虾、蟹、贝类)、坚果(花生、核桃)、芒果、菠萝、鸡蛋、牛奶等(与湿疹类似,但荨麻疹发作更急,通常吃后数小时内出现风团)。
隐性过敏原:食品添加剂(防腐剂、色素、甜味剂,如罐头、零食、饮料中常见)、酒精(尤其啤酒、红酒,会扩张血管 + 加重组胺释放)。
吸入物:
花粉(春季树花粉、秋季草花粉)、尘螨(床垫、沙发、地毯中)、霉菌孢子(潮湿环境,如浴室、衣柜)、动物皮屑(猫毛、狗毛)—— 这类诱因常与 “环境变化” 相关,比如换季、搬家后发作频繁。
接触物:
衣物材质(化纤、羊毛、紧身衣摩擦)、护肤品 / 洗涤剂(含香精、防腐剂)、金属饰品(镍,如腰带扣、项链)、蚊虫叮咬(唾液中的蛋白质触发局部反应,部分人会发展为全身风团)。
2. 「非过敏诱因」:慢性荨麻疹更常见,易被忽视
这类因素不直接依赖 “过敏原”,而是通过刺激身体或影响免疫状态诱发,占慢性荨麻疹诱因的 50% 以上:
感染因素:
是慢性荨麻疹的重要 “隐形诱因”,尤其反复感染者:
病毒:感冒、流感、EB 病毒、乙肝病毒等(感冒后荨麻疹加重很常见)。
细菌:幽门螺杆菌感染(胃内细菌,可能通过 “免疫交叉反应” 诱发皮肤症状,部分患者杀幽门螺杆菌后荨麻疹缓解)、扁桃体炎、牙周炎(口腔慢性炎症)。
寄生虫:蛔虫、螨虫(肠道寄生虫,尤其卫生习惯不佳或接触宠物者)。
物理因素:
由 “物理刺激” 直接诱发,称为 “物理性荨麻疹”,常见类型:
压力性:紧身衣、久坐、背包压迫处出现风团(如腰腹部、肩背)。
胆碱能性:运动、受热、情绪激动后(身体发热时),出现细小风团(如躯干、四肢),伴瘙痒或刺痛。
寒冷性:接触冷风、冷水后(如手、脸、四肢)发作。
日光性:暴晒后暴露部位(如面部、颈部)起风团。
内分泌与代谢因素:
女性:月经周期(雌激素波动)、妊娠期、更年期(激素变化影响免疫状态)。
甲状腺问题:甲亢或甲减(甲状腺抗体异常会激活免疫系统,约 20%-30% 慢性荨麻疹患者合并甲状腺功能异常)。
糖尿病、肥胖(代谢紊乱可能加重炎症反应)。
精神心理因素:
长期焦虑、压力大、熬夜、情绪波动(如紧张、愤怒)—— 会通过 “神经 - 免疫轴” 影响免疫系统,导致组胺释放增加,比如考试、工作忙碌时荨麻疹频繁发作。
自身免疫因素:
部分慢性荨麻疹属于 “自身免疫性荨麻疹”,即身体产生 “攻击自身皮肤血管的抗体”,导致风团反复出现,常与其他自身免疫病(如红斑狼疮、类风湿关节炎)相关,需通过血液检查(如自身抗体检测)排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