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主页 > 脱发

头发少是什么原因

  • 日期:2025-08-30
  • 文章来源:惠州广肤皮肤专科
  • 咨询医生

头发变少(医学上称 “脱发” 或 “头发稀疏”)是多种因素共同作用或单一因素引发的结果,常见原因可从生理性、病理性、生活方式、环境与外力四大维度分类,不同原因的表现和影响机制差异较大,具体如下:<<<在线咨询

base64_image

一、生理性原因(非疾病性,多可逆)

这类原因通常与身体自然周期、激素变化或生理阶段相关,去除诱因后多可改善。

休止期脱发

头发有 “生长期(2-6 年)→退行期→休止期(2-3 个月)” 的循环,正常情况下约 10% 头发处于休止期,每日脱落 50-100 根是正常的。

若因应激、营养波动、生理阶段变化,导致大量头发提前进入休止期,会出现 “弥漫性脱发”(梳头 / 洗头时掉发明显增多,头发整体变稀疏,但无明显 “秃斑”),常见诱因包括:

产后(孕期激素升高延长生长期,产后激素骤降导致大量休止期头发脱落,多在产后 3-6 个月出现,1 年内恢复)。

重大情绪应激(如亲人离世、失业、焦虑)。

快速减重 / 节食(短期内热量或营养素骤减,身体优先供给重要器官,头发因 “营养不足” 提前休止)。

激素变化(非病理性)

青春期:部分男性因雄激素(睾酮)升高,可能提前出现 “发际线后移”(早期雄激素性脱发信号)。

更年期:女性绝经后雌激素水平下降,雄激素相对占优,可能导致头发变细、脱落增多(与男性雄激素性脱发机制类似,但程度较轻)。

二、病理性原因(需医学干预,部分不可逆)

由疾病、药物或内分泌异常引发,多伴随其他症状,需明确病因后治疗。

1. 内分泌与代谢疾病

雄激素性脱发(最常见)

又称 “脂溢性脱发”“男性型脱发”,男女均可发病,核心是遗传 + 雄激素(二氢睾酮 DHT) 作用:DHT 会缩短毛囊生长期、缩小毛囊(从 “粗硬长发” 变成 “细软毳毛”),最终毛囊萎缩。

男性表现:发际线后移(M 型)、头顶稀疏(O 型),逐渐发展为 “秃顶”。

女性表现:头顶头发弥漫性稀疏,发缝变宽,发际线通常不后移。

甲状腺功能异常

甲状腺激素调控毛发生长:

甲亢(甲状腺激素过多):头发变细、易断、脱落增多。

甲减(甲状腺激素不足):头发干枯、稀疏,伴随怕冷、乏力、体重增加等症状。

2. 自身免疫性疾病

斑秃

免疫系统错误攻击毛囊,导致 “突发性、局限性脱发”:表现为头皮出现 1-2cm 圆形 / 椭圆形 “秃斑”,边界清晰,秃斑处皮肤光滑(无红肿、鳞屑),严重时可发展为 “全秃”(头发全脱)或 “普秃”(眉毛、睫毛、体毛也脱)。

3. 感染性疾病

真菌 / 细菌感染

头癣(真菌感染):儿童多见,除脱发外,伴随头皮瘙痒、鳞屑、红色丘疹,脱发区头发 “断发明显”(残留 1-2mm 短发根,呈 “黑点状”)。

毛囊炎(细菌 / 真菌感染毛囊):毛囊处红肿、疼痛、流脓,愈合后可能留下 “瘢痕性脱发”(毛囊坏死,不可逆)。

看完本文后

惠州广肤皮肤专科地址:惠州市惠城区麦地路41号
惠州广肤皮肤专科电话:0752-8833699
备案号: 粤ICP备2024249222号 版权所有:惠州广肤皮肤专科
粤公网安备 44130202000910号
医疗广告审查证明文号:粤(L)广[2020]第05-28-015号
本网站信息仅供参考,不能作为诊疗及医疗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