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光性皮炎(又称晒伤、紫外线过敏)是皮肤暴露于紫外线后,因过度照射或自身对紫外线敏感,引发的急性炎症反应,核心诱因是紫外线刺激<<<在线咨询
一、核心致病因素:紫外线的直接损伤与免疫反应
紫外线是引发日光性皮炎的根本原因,不同波长的紫外线对皮肤作用不同,其中中波紫外线(UVB) 和长波紫外线(UVA) 是主要 “元凶”:
UVB 的直接损伤:UVB 穿透力较强,可直达皮肤表皮层,直接破坏表皮细胞的 DNA,导致细胞坏死、凋亡;同时刺激皮肤释放炎症因子(如组胺、前列腺素),引发血管扩张、充血,出现红斑、水肿、灼热感,这是 “急性晒伤” 的主要机制,常见于暴晒后数小时内发作。
UVA 的免疫致敏作用:UVA 穿透力更强,可深入皮肤真皮层,虽对细胞的直接损伤较弱,但会激活皮肤中的免疫细胞(如树突状细胞),将紫外线照射后产生的 “变性蛋白质” 识别为 “外来异物”,引发迟发型过敏反应(接触紫外线后 12-48 小时发病),表现为红斑、丘疹、瘙痒,甚至水疱,这类属于 “光敏性日光性皮炎”,更易反复发作。
二、个体差异:决定是否易感及症状轻重
并非所有人暴晒后都会得日光性皮炎,个体对紫外线的耐受度和敏感性是关键:
肤色与遗传:肤色较浅者表皮中黑色素含量少,对紫外线的遮挡作用弱,UVB 更易损伤表皮细胞,发病风险比深色皮肤者高 3-5 倍;部分人因遗传基因(如与黑色素合成相关的基因变异),天生对紫外线敏感,即使短暂日晒也可能诱发炎症。
既往过敏史:若曾对某些光敏性物质(如特定药物、食物)过敏,或有过日光性皮炎发作史,皮肤会处于 “致敏状态”,再次接触紫外线时,免疫反应会更强烈,复发概率升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