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是掉头发(医学上称为 “脱发”)并非单一原因,核心是 “头发的生长周期被打乱”—— 正常情况下,头发会经历 “生长期(2-6 年)→退行期(2-3 周)→休止期(2-3 个月)” 的循环,休止期结束后自然脱落(每天掉 50-100 根属正常)。若脱落远超此范围,或生长期缩短、休止期延长,多与内分泌、营养、精神等因素有关。
常见原因:内分泌与激素波动(尤其女性、产后、中年人群)
激素是调节头发生长的核心因素,激素失衡会直接缩短头发 “生长期”,导致大量头发提前进入 “休止期” 脱落:
1. 女性生理期 / 产后激素变化
生理期:月经前后雌激素水平波动,部分女性会出现 “暂时性脱发”(掉发量比平时多 20-30 根),经期结束后恢复正常。
产后脱发:孕期雌激素水平升高,会 “延长头发生长期”(原本该脱落的头发暂时不脱)。产后 4-6 个月,雌激素骤降至正常水平,这些 “超期服役” 的头发会集中进入休止期脱落,表现为 “梳头时大把掉发”,通常产后 1 年左右恢复(若超过 1 年未缓解,需排查其他原因)。
雄激素性脱发
核心机制:体内 “双氢睾酮(DHT,由雄激素转化而来)” 过高,会攻击头皮毛囊,使毛囊逐渐萎缩(从 “粗硬长发” 变成 “细软绒毛”)
男女差异:
男性:多从 “前额发际线后移” 或 “头顶稀疏” 开始,逐渐扩大,最终可能头顶光秃。
女性:多表现为 “头顶头发弥漫性稀疏”(发缝变宽),前额发际线基本不变,伴随头发变软、变细。
特点:有遗传倾向(父母一方有脱发,子女概率高),随年龄增长加重(30-50 岁为高发期)。
甲状腺功能异常
甲亢 / 甲减:甲状腺激素过多(甲亢)或过少(甲减),都会干扰头发的正常生长周期,导致 “弥漫性脱发”(全头均匀掉发,无明显稀疏区域),同时伴随 “头发干枯、易断”,以及全身症状(如甲亢的多汗、手抖,甲减的怕冷、乏力)。
常见原因:营养缺乏(“头发的生长原料不足”)
头发的主要成分是 “角蛋白”,若缺乏蛋白质、维生素、矿物质等关键营养素,会导致头发生长受阻,出现 “脆弱、易断、脱落”:
1. 核心营养素缺乏
蛋白质不足:长期节食、素食(尤其严格不吃肉蛋奶),会导致身体缺乏合成角蛋白的 “原料”,头发会变细、变软,易脱落(如 “节食减肥后大量掉发”)。
铁缺乏(缺铁性贫血):铁是红细胞运输氧气的关键,缺铁会导致头皮毛囊缺氧,头发 “生长期缩短”,出现 “弥漫性脱发”,同时伴随 “面色苍白、头晕、乏力”(女性因生理期失血,缺铁性脱发更常见)。
维生素 B 族缺乏:维生素 B7(生物素)、B12 参与头发代谢,缺乏会导致 “头发干枯、脱落”,甚至 “头发变白”。
锌缺乏:锌调节毛囊细胞增殖,缺乏会导致 “头发生长缓慢、易断”,常见于长期挑食、消化吸收不良人群。
2. 极端饮食 / 疾病导致的营养吸收障碍
长期吃 “高糖、高脂、高盐” 饮食(如奶茶、油炸食品),会引发身体炎症,间接影响毛囊健康。
胃肠道疾病(如胃炎、肠易激综合征)、慢性肝病 / 肾病,会导致营养素吸收或代谢异常,即使摄入足够营养,也可能因 “吸收不了” 导致脱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