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常见:毛囊炎(毛囊感染 / 炎症)
屁股是毛囊炎的高发区,尤其是久坐、出汗多的人群,因毛囊被堵塞或病原体侵袭引发炎症,也是最容易被误认为 “痘痘” 的情况。
1. 细菌性毛囊炎(普遍)
诱因:屁股皮肤长期受压(久坐)、出汗多(潮湿),或穿紧身不透气的裤子,导致皮肤屏障薄弱。若平时清洁不到位,金黄色葡萄球菌等细菌会侵入毛囊,引发感染。
典型表现:
红色小丘疹(直径 1-3 毫米,像 “小疙瘩”),顶端可能冒白色 / 黄色小脓疱(里面有少量脓液)。
每个 “痘痘” 都对应一个毛囊开口,摸起来有点硬,按压时会轻微疼痛或痒。
多分散在臀部两侧、久坐接触的部位,不会融合成大片。
2. 真菌性毛囊炎(易被忽视)
诱因:长期潮湿(如出汗后不及时换裤子)、使用抗生素或激素类药物,导致皮肤表面的 “马拉色菌”(正常真菌)过度繁殖,侵犯毛囊。
典型表现:
丘疹比细菌性的更小(约 1-2 毫米),颜色偏淡红或肤色,顶端很少有明显脓疱,更像 “密密麻麻的小颗粒”。
主要症状是瘙痒(尤其是晚上),按压时疼痛不明显。
好发于臀部中央、腹股沟附近等更潮湿的区域。
二、第二常见:疖肿 / 肛周脓肿(比毛囊炎更严重的感染)
若屁股上的 “痘痘” 长得大、疼得厉害,可能是毛囊及周围组织的深层感染,需警惕:
1. 疖肿(单个毛囊深层感染)
诱因:细菌性毛囊炎没及时控制,炎症扩散到毛囊周围的脂肪、结缔组织,形成 “深部脓肿”。
典型表现:
比普通毛囊炎大得多(直径 1-5 厘米),是红肿、发硬的 “大疙瘩”,顶端会有黄色脓头,摸起来滚烫。
疼痛剧烈(坐下、走路时摩擦会更痛),可能伴随局部发热,严重时会有全身乏力、低烧。
三、其他可能:非感染性因素
除了感染,局部刺激或皮肤疾病也可能让屁股出现 “类似痘痘” 的皮损:
1. 摩擦 / 刺激引起的丘疹
诱因:穿紧身的化纤裤子、久坐时臀部反复摩擦,或使用刺激性的沐浴露、湿巾,导致皮肤受刺激,出现 “应激性丘疹”。
典型表现:
红色小丘疹,摸起来有点痒,但不痛,没有脓疱;
位置与摩擦部位一致(如裤子边缘、久坐接触处),换宽松裤子、减少久坐后,几天内会自行消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