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直接病因:真菌的入侵与繁殖
这是灰指甲发生的根本原因,常见的致病菌主要有三类:
皮肤癣菌:常见的致病菌,包括红色毛癣菌、须癣毛癣菌等,多来自自身的手足癣(脚气、手癣)或接触他人的感染源,可直接侵犯指甲的角质层,破坏指甲的角蛋白结构。
酵母菌:以白色念珠菌较为常见,常发生在指甲周围皮肤有破损,或长期处于潮湿环境(如经常泡水、出汗多)的人群中,容易引起指甲边缘的感染,表现为指甲变厚、变色。
霉菌:如曲霉、青霉等,多因接触被污染的土壤、植物或环境中的霉菌孢子而感染,常见于指甲有外伤、长期暴露在潮湿环境中的情况,可能导致指甲出现黑色、绿色的斑点或条纹。
真菌的入侵路径通常是:先通过指甲表面的微小破损(如外伤、美甲打磨、长期摩擦导致的裂隙)进入甲床,再在指甲的角质层中大量繁殖,破坏角蛋白,导致指甲出现变色(灰黄、浑浊)、变厚、变脆、脱落等症状。
二、诱发因素:让真菌有机可乘的 “助攻”
自身基础疾病或体质
免疫力低下:如患有糖尿病、艾滋病、长期服用激素或免疫抑制剂的人群,身体对真菌的抵抗力下降,更容易发生感染,且感染后不易治愈、易复发。
存在其他癣病:本身有脚气、手癣、体癣的人,真菌可能通过自身接触蔓延到指甲上,这是灰指甲最主要的感染来源(约占 70% 以上)。
指甲本身受损:指甲受到外伤(如砸伤、挤压伤)、长期摩擦(如穿紧身鞋、频繁运动),或因美甲时过度打磨、抛光导致甲床受损,会破坏指甲的防御屏障,让真菌更容易侵入。
不良生活与环境习惯
长期处于潮湿闷热环境:真菌喜好温暖潮湿的条件,经常穿不透气的鞋袜、出汗多、长时间泡水(如做家务不戴手套、经常游泳),会让指甲周围形成适宜真菌繁殖的环境。
接触感染源:与灰指甲患者共用拖鞋、脚盆、毛巾、指甲刀等个人物品,或接触被真菌污染的地板、鞋袜、衣物,可能间接感染真菌。
长期接触刺激性物质:频繁接触洗涤剂、消毒液、化工原料等,会损伤指甲周围的皮肤屏障,降低指甲的抵抗力,增加感染风险。
特殊人群与场景
中老年人:随着年龄增长,指甲的新陈代谢变慢,角质层增厚,血液循环变差,对真菌的抵抗力下降,是灰指甲的高发人群。
长期站立或行走的职业:如教师、医护人员、运动员等,脚部长期受压、出汗多,指甲易受摩擦损伤,感染风险更高。
美甲爱好者:频繁做美甲时,指甲被打磨、抛光,甚至使用劣质的甲油胶,可能损伤甲床,同时美甲工具若未彻底消毒,也可能成为真菌传播的媒介。
咨询医生
咨询医生
咨询医生
咨询医生
咨询医生

粤公网安备 4413020200091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