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见原因:真菌感染(足癣,俗称 “脚气”)
脚部温暖潮湿的环境(如穿鞋不透气、出汗多)易滋生真菌(如红色毛癣菌),真菌会破坏皮肤角质层和屏障,引发脱皮,是脚脱皮最主要的原因,占比超 60%,具体分 3 种类型:
1. 鳞屑角化型足癣(最典型,干燥脱皮)
症状:足底、足跟、脚侧缘皮肤粗糙、增厚,覆盖白色或淡黄色干燥鳞屑(脱屑呈片状或粉末状,可轻轻刮下),伴随轻微至中度瘙痒(冬季因皮肤干燥,瘙痒可能加重),严重时足跟会出现裂口(皲裂),触碰有痛感。
特点:多双侧发病,病程长(数月至数年),脱皮反复,无明显水疱或渗液,易被误认为 “皮肤干燥”,但涂抹普通保湿霜无法缓解,且可能逐渐蔓延至脚趾缝。
2. 水疱型足癣(水疱干涸后脱皮)
症状:足底、脚趾侧面(尤其第 3-4、4-5 趾间)先出现透明 / 半透明小水疱(直径 1-3 毫米),水疱不易破裂,伴随剧烈瘙痒。水疱干涸后会留下环状脱屑(脱屑边缘围绕水疱旧址,呈 “衣领状”),脱屑区域皮肤发红、敏感。
特点:多单侧脚先发病,夏季加重(潮湿环境利于真菌繁殖),抓挠后水疱破裂可能继发细菌感染(出现红肿、脓疱)。
3. 间擦糜烂型足癣(糜烂后脱皮)
症状:主要发生在脚趾缝(尤其第 4-5 趾间),皮肤先发白、变软、糜烂(表面有渗液或黏腻感),伴随明显瘙痒和刺痛。糜烂面愈合后会出现细碎脱屑,脚趾缝皮肤变薄、发红,易反复。
特点:常见于爱出汗、穿不透气鞋袜的人,异味明显(糜烂 + 细菌繁殖导致),若不及时治疗,可能引发 “丹毒”(小腿红肿热痛)等严重感染。
关键提示:足癣的传染性
足癣可通过直接接触(光脚踩公共浴室地面、与患者共用拖鞋)或间接接触(共用袜子、洗脚盆)传播,若家人也有脚脱皮、瘙痒,大概率是真菌感染,需同时治疗。
咨询医生
咨询医生
咨询医生
咨询医生
咨询医生

粤公网安备 4413020200091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