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手足癣(真菌感染,脚气 / 手气)
核心诱因:接触被污染的拖鞋、脚盆、毛巾,或手脚长期潮湿多汗,真菌(红色毛癣菌、须癣毛癣菌)侵入皮肤角质层。
典型表现:水泡多集中在脚趾缝、脚底、手掌边缘,呈米粒大小,壁厚、透明或乳白色,伴随明显瘙痒,水泡干涸后会脱皮,可能有轻微异味。
关键特点:常单侧手脚先发病,逐渐蔓延,夏季、潮湿环境下加重,搔抓后可能传染到另一只手 / 脚或身体其他部位。
2. 汗疱疹(湿疹的特殊类型)
核心诱因:精神压力大、手足多汗、接触金属(镍、铬)或化学物质(洗涤剂、消毒剂),导致皮肤角质层代谢异常。
典型表现:水泡对称分布在手掌、手指侧面、脚底、脚趾两侧,呈密集的米粒大小小泡,水泡干涸后会脱皮,伴随明显瘙痒,季节交替(春末夏初、夏末秋初)时易发作。
关键特点:水泡深在、不易破裂,瘙痒多在夜间或受热后加重,常与情绪波动、多汗相关。
3. 接触性皮炎(刺激 / 过敏引发)
核心诱因:手脚接触洗涤剂、肥皂、橡胶手套、金属饰品、植物汁液,或使用含刺激成分的护手霜、足霜,引发皮肤过敏或刺激。
典型表现:水泡多在接触刺激物的部位(如手掌、手指、手背、脚底),呈分散或密集小泡,伴随瘙痒、灼热感,可能同时出现皮肤发红、丘疹,停用刺激物后症状会逐渐减轻。
关键特点:有明确的接触史,水泡易破裂、渗液,瘙痒多在接触后不久发作。
4. 湿疹(过敏性炎症)
核心诱因:本身是过敏体质,或手脚皮肤屏障受损,受外界轻微刺激(如干燥、摩擦、化学物质)后引发炎症。
典型表现:水泡呈多形性,可分散或密集分布在手脚各处,伴随剧烈瘙痒,常同时出现红斑、丘疹、脱屑,皮肤可能增厚、粗糙,病程较长易反复。
关键特点:对称分布,换季、环境潮湿或接触刺激物后加重,抓挠后水泡易破裂、渗液。
5. 其他可能情况
病毒感染(手足口病 / 疱疹性湿疹):手足口病多见于儿童,除手脚水泡外,口腔、臀部也会出现疱疹,可能伴随发热;疱疹性湿疹则是在湿疹基础上继发病毒感染,水泡密集、易破,可能有疼痛感。
蚊虫叮咬 / 螨虫皮炎:表现为孤立的红色小泡,顶端可能有咬点,瘙痒集中在局部,接触床品、草丛后易出现。
摩擦性水泡:因手脚长期摩擦(如走路多、戴过紧的手套)导致,水泡多在受力部位(如脚底前掌、手指关节),壁厚、透明,瘙痒不明显,可能有轻微痛感。
咨询医生
咨询医生
咨询医生
咨询医生
咨询医生

粤公网安备 4413020200091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