足癣(俗称 “脚气”)是由皮肤癣菌感染足部皮肤引起的一种常见真菌性皮肤病,核心是皮肤癣菌侵入足部角质层后,在温暖潮湿的环境中大量繁殖,破坏皮肤屏障,引发瘙痒、脱皮、水疱等症状。
一、核心病因:皮肤癣菌感染
足癣的直接病原体是皮肤癣菌,这是一类专门侵犯皮肤、毛发、指甲的真菌,最常见的致病菌种包括:
红色毛癣菌:占足癣病因的 70% 以上,生命力强、耐药性高,感染后易反复发作,还可能扩散至手部(引发手癣)、指甲(引发甲癣,即 “灰指甲”)或身体其他部位(引发体癣)。
须癣毛癣菌、絮状表皮癣菌:次之,多引起水疱型或糜烂型足癣,感染后症状较明显(如剧烈瘙痒、水疱破溃)。
皮肤癣菌的特点是依赖角质层生存—— 它们能分泌酶分解足部皮肤的角质蛋白,获取营养并大量繁殖,同时产生代谢产物刺激皮肤,引发炎症反应(如红肿、瘙痒、脱皮)。
二、传播途径:真菌如何感染足部?
皮肤癣菌主要通过 “接触传播” 感染足部,且需满足 “真菌接触到破损皮肤”+“真菌数量足够” 两个条件,常见传播场景包括:
直接接触传播(主要)
与已患足癣的人直接接触,如共用拖鞋、脚盆、毛巾、袜子,或赤脚踩在对方接触过的地面(如浴室地砖、游泳池边)。
自身接种传播:若已感染手癣、甲癣,用手抓挠患处后再接触足部,或袜子与感染的衣物混洗,会导致真菌扩散到足部,引发足癣。
间接接触传播(次要但常见)
接触被皮肤癣菌污染的公共物品,如公共浴室的拖鞋、更衣室的储物柜、健身房的瑜伽垫、酒店的床单等。
真菌在潮湿环境中可存活数天至数月(如潮湿的拖鞋、袜子中),若足部皮肤有微小破损(如干裂、划伤、倒刺),接触后极易感染。
咨询医生
咨询医生
咨询医生
咨询医生
咨询医生

粤公网安备 4413020200091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