屁股上长 “痘痘”,并非真正的痤疮(面部痘痘),多是由局部皮肤刺激、感染或毛囊炎症引起,具体原因可结合症状判断:<<<在线咨询
一、最常见原因:毛囊炎(细菌 / 真菌感染)
1. 细菌性毛囊炎(最普遍)
诱因:久坐(臀部长期闷热不透气,汗液刺激毛囊)、穿紧身不透气的裤子(如化纤材质)、出汗多未及时清洁、皮肤轻微破损后细菌(如金黄色葡萄球菌)入侵毛囊。
典型表现:红色小丘疹,顶端可能有白色 / 黄色小脓点,摸起来有点硬,按压或摩擦时会疼,偶尔痒,通常分散在臀部两侧或久坐受压部位,单个或多个出现。
2. 真菌性毛囊炎(如糠秕孢子菌毛囊炎)
诱因:长期潮湿闷热(如经常出汗、不及时换内裤)、免疫力暂时下降(如熬夜、压力大)、长期用激素类药膏,导致真菌(糠秕马拉色菌)在毛囊内繁殖。
典型表现:比细菌性毛囊炎的疹子更 “小而均匀”,多为淡红色或肤色的小丘疹,顶端很少化脓,瘙痒感更明显(尤其晚上),常成片出现,不怎么疼。
二、其他常见原因(易与 “痘痘” 混淆)
1. 湿疹 / 过敏性皮炎
诱因:接触过敏原(如内裤材质含化纤、洗涤剂残留、新换的坐垫材质)、臀部长期潮湿(如腹泻后未清洁干净、出汗多)、本身是过敏体质。
典型表现:除了红色小疹子,还可能伴随皮肤发红、脱屑、瘙痒明显(比毛囊炎更痒),疹子边界不清晰,可能蔓延到肛周或大腿内侧,抓挠后容易加重、脱皮。
2. 疖肿(毛囊炎加重版)
诱因:细菌性毛囊炎未及时处理,炎症扩散到毛囊周围的组织,形成更深的感染。
典型表现:比普通毛囊炎大得多(可能像黄豆、蚕豆大小),红肿、疼痛更明显,摸起来硬且有 “深部压痛”,顶端会出现较大的脓头,成熟后可能破溃流脓,愈合后可能留小疤痕,常单个出现(免疫力低时可能多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