玫瑰痤疮(曾称 “酒渣鼻”)是一种好发于面部中央(尤其是鼻子、两颊、前额、下巴)的慢性炎症性皮肤病,核心表现为反复发红、毛细血管扩张、丘疹脓疱,严重时可能出现鼻部增生(“鼻赘”)。
一、根本原因:遗传易感性(“天生容易得”)
玫瑰痤疮有明显的家族聚集倾向,约 40% 的患者有家族史,这意味着部分人天生携带 “易感基因”,导致皮肤屏障功能较弱、血管调节能力异常 —— 这是后续诱发玫瑰痤疮的 “基础”。
比如:天生皮肤角质层薄、容易泛红。或血管对刺激物(如温度、酒精)反应更敏感,一受刺激就扩张发红,长期反复就会引发炎症。
二、核心机制:皮肤屏障受损 + 神经血管调节异常
这是玫瑰痤疮发作的 “关键环节”,也是所有诱因的 “共同作用靶点”:
皮肤屏障受损:
健康的皮肤屏障能阻挡外界刺激(如污染物、细菌),锁住水分。但玫瑰痤疮患者的皮肤屏障天生脆弱,或因长期日晒、过度清洁(如频繁去角质、用刺激性护肤品)、滥用激素类药膏等,导致屏障进一步破坏 —— 相当于皮肤 “失去了保护罩”,外界刺激和细菌更容易侵入,引发炎症。
神经血管调节异常:
受损的皮肤屏障会激活皮肤内的 “神经末梢”,促使神经释放大量 “血管扩张物质”(如组胺、P 物质),导致面部毛细血管长期处于 “易扩张、难收缩” 的状态:
初期表现为 “阵发性泛红”(如遇热、情绪激动时突然脸红)。
长期反复后,毛细血管会逐渐变粗、扩张(形成 “红血丝”),同时血管周围会出现炎症细胞聚集,进而引发丘疹、脓疱(类似 “痘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