痤疮和痘印是完全不同的两种皮肤问题—— 痤疮是 “正在发生的炎症性皮肤疾病”,痘印则是 “痤疮消退后留下的皮肤痕迹或损伤”
形成机制:一个是 “发病”,一个是 “后遗症”
二者的形成逻辑完全不同,前者是皮肤 “出问题” 的过程,后者是问题解决后的 “遗留痕迹”。
1. 痤疮的形成:毛囊皮脂腺 “堵塞 + 发炎”
痤疮的根源是毛囊皮脂腺功能异常,具体步骤可拆解为:
油脂分泌过多:激素(如雄激素)波动、高温、高糖饮食等,导致皮脂腺分泌大量油脂。
毛孔堵塞:油脂、老废角质堆积在毛囊口,形成 “粉刺”(黑头:开口堵塞。白头:闭口堵塞)。
细菌感染 + 发炎:堵塞的毛囊内,“痤疮丙酸杆菌” 大量繁殖,分解油脂产生刺激物,引发免疫系统反应,导致红肿、化脓,形成炎性丘疹、脓疱,严重时炎症深入真皮层,形成囊肿或结节。
2. 痘印的形成:痤疮消退后的 “修复残留”
痘印是痤疮(尤其是炎性痤疮)损伤皮肤后,修复过程中出现的 “不完美结果”,主要分两类:
色素型痘印(常见):
炎性痤疮(红痘、脓疱)会刺激皮肤产生 “炎症后色素沉着(PIH)”—— 免疫系统在对抗炎症时,会激活黑色素细胞,产生过多黑色素,沉积在皮肤浅层或深层,形成:
红色痘印(炎症未消):初期炎症刚退,皮肤血管扩张、充血,呈现红色,通常会逐渐消退。
棕 / 黑色痘印(色素沉积):若炎症持续时间长、日晒多,黑色素大量沉积,颜色变深,消退更慢。
瘢痕型痘印(痘坑 / 凸起疤):
当痤疮炎症损伤真皮层(如囊肿、结节,或反复挤压痘痘),皮肤的胶原蛋白和弹性纤维会被破坏,修复时若胶原蛋白 “过度缺失”,会形成凹陷的 “痘坑”(如冰锥型、车厢型)。若胶原蛋白 “过度增生”,则会形成凸起的 “增生性瘢痕”(常见于下颌、胸前,质地硬、发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