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见原因:按 “是否疼痛 + 位置” 分类
1. 皮肤表面 / 皮下的 “炎症性疙瘩”(多伴随疼痛或红肿)
这类疙瘩多与局部感染、毛囊或皮脂腺堵塞有关,是日常最易遇到的情况:
毛囊炎 / 疖肿
诱因:下巴区域油脂分泌旺盛(尤其油皮)、清洁不到位、用手摸下巴导致细菌(如金黄色葡萄球菌)感染毛囊。
特征:疙瘩红肿、摸起来硬,按压有明显疼痛感,部分顶端会逐渐冒出小白点(脓头),大小通常如黄豆或绿豆,单个出现较多。
应对:
轻度(无脓头):用温水清洁后,涂莫匹罗星软膏或夫西地酸乳膏(抗菌消炎),每天 2 次,避免挤压(挤压可能让感染扩散,形成更大疖肿)。
严重(有脓头、疼痛明显):别自行挑破,及时到皮肤科就诊,医生可能会用无菌针头引流脓液,或开口服抗生素(如头孢类,需遵医嘱)。
皮脂腺囊肿(粉瘤)感染
诱因:皮脂腺导管堵塞,皮脂堆积形成囊肿,若囊肿被细菌感染,会突然红肿、疼痛,变成 “疙瘩”。
特征:未感染时,疙瘩质地较硬、可推动,无明显疼痛;感染后迅速变大、红肿,按压痛明显,甚至流脓。
应对:感染期先按 “毛囊炎” 方法消炎(涂抗菌药膏 + 避免挤压),待炎症消退后(红肿、疼痛消失),建议到皮肤科手术切除囊肿(否则易反复感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