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细菌性毛囊炎(高发)
核心诱因:脖子后面皮脂腺旺盛,出油多 + 清洁不到位,毛孔被油脂、灰尘堵塞,金黄色葡萄球菌等细菌趁机繁殖,引发毛囊炎症。
典型表现:单个或多个红色小丘疹,顶端可能有白色脓点,摸起来疼,成熟后脓点破溃会轻微流脓,愈合后可能留淡褐色印子,夏天出汗多或熬夜后更易发作。
关键特点:多分散分布,不会融合成大片,按压时有明显痛感,无明显痒感(或轻微痒)。
2. 疖肿(毛囊炎加重版)
核心诱因:单个毛囊炎症没及时控制,细菌扩散到周围组织,形成更深层的感染,常和免疫力下降(如熬夜、压力大、感冒)有关。
典型表现:比毛囊炎更大的红肿硬块,直径可能超过 1 厘米,疼痛更剧烈,顶端脓点更明显,成熟后会破溃流出较多脓液,愈合时间更长,可能留小疤痕。
关键特点:单个发作较多,周围皮肤会发红发热,严重时可能伴随轻微发热、局部淋巴结肿大。
3. 摩擦 + 刺激导致反复(持续诱因)
核心诱因:长期戴高领衣服、围巾、帽子,或久坐低头时衣领、椅子靠背反复摩擦脖子后面皮肤,破坏皮肤屏障;加上出汗后汗液刺激,细菌更易入侵,导致炎症反复。
典型表现:长疮位置多在脖子后面正中间或靠近衣领的边缘,摩擦后疼痛加剧,愈合后稍不注意又会因摩擦再次发作。
关键特点:和穿着、坐姿密切相关,换宽松衣物或减少低头后,发作频率会明显降低。
咨询医生
咨询医生
咨询医生
咨询医生
咨询医生

粤公网安备 4413020200091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