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直观:皮肤过敏症状(占比最高,超 70% 过敏会累及皮肤)
皮肤是过敏原接触的 “第一道防线”,因此症状最易出现且直观,常见表现包括:
荨麻疹(风团):皮肤突然出现大小不一、形状不规则的红色或苍白色肿块,伴随明显瘙痒,肿块可在数分钟至数小时内自行消退,但易反复出现(比如食入过敏食物后 1-2 小时发作)。
湿疹 / 特应性皮炎:多表现为皮肤发红、干燥、脱屑,伴随剧烈瘙痒,抓挠后可能出现渗液、结痂,常对称分布在面部、四肢屈侧(如手肘、膝盖内侧),接触尘螨、宠物皮屑或刺激性物质后会加重。
接触性皮炎:仅在 “接触过敏原的部位” 出现症状,比如手接触洗涤剂后发红、刺痛,脖子戴金属项链后起红疹,表现为局部红斑、丘疹、水疱,边界清晰,脱离接触后 1-2 周可逐渐缓解。
血管性水肿:比荨麻疹更 “深层”,多发生在皮肤疏松部位(如眼睑、嘴唇、舌头、手脚),表现为局部肿胀、发亮,无明显瘙痒但有紧绷感,严重时可能导致眼睛睁不开、嘴唇肿胀变厚,若累及喉咙会影响呼吸。
其他:部分人会出现皮肤灼热感、刺痛感(如接触化妆品、紫外线过敏),或干燥脱屑(如对水质、护肤品成分过敏)。
二、常见:呼吸道过敏症状(吸入性过敏原为主,如花粉、尘螨)
吸入过敏原(如花粉、尘螨、霉菌孢子)通过呼吸道进入体内,易引发鼻、咽、气管、肺部的炎症反应,常见表现:
过敏性鼻炎:过敏发作的 “首发症状”,表现为:
鼻子症状:突然打喷嚏(一次打 3-5 个甚至更多)、流清水样鼻涕(擦不完)、鼻塞(单侧或双侧,夜间加重)、鼻痒(忍不住揉鼻子,甚至揉到鼻子发红)。
伴随症状:嗅觉暂时减退(鼻塞导致)、眼睛痒(因鼻泪管相通,炎症蔓延)。
过敏性结膜炎:多与鼻炎同时出现,表现为眼睛发红、眼睑肿胀、眼睛痒(忍不住揉眼)、流泪增多,或眼角出现透明黏液分泌物,避光时症状会轻微缓解(光线刺激会加重炎症)。
过敏性咳嗽 / 哮喘:过敏原刺激气管和肺部,引发气道痉挛,表现为:
过敏性咳嗽:干咳为主,无痰或少量白痰,多在接触过敏原后(如吸入花粉、冷空气)发作,夜间或清晨咳嗽加重,服用普通止咳药效果差。
过敏性哮喘:除咳嗽外,还伴随胸闷、喘息(呼吸时发出 “喉鸣音” 或 “哨笛音”)、呼吸困难,严重时需弯腰低头才能呼吸,若不及时处理可能危及生命。
三、易忽视:消化道过敏症状(多由食入过敏原引发,如牛奶、海鲜)
食入过敏原(如牛奶、鸡蛋、海鲜、坚果)通过消化道时,会刺激胃肠黏膜,引发炎症,常见表现:
口腔症状:“口腔过敏综合征” 的典型表现,吃特定食物(如桃子、芒果、猕猴桃)后,口腔黏膜、舌头、嘴唇立即出现痒、麻、刺痛感,伴随轻微肿胀,症状多在几分钟内出现,吐掉食物后 10-20 分钟缓解。
胃肠症状:表现为恶心、呕吐(多为 “喷射性呕吐”,常见于婴幼儿牛奶蛋白过敏)、腹痛(肚脐周围或下腹部隐痛或绞痛,伴随腹胀)、腹泻(大便稀溏,可能带黏液或血丝,每日 3-5 次甚至更多),部分人会出现 “便秘与腹泻交替” 的情况。
严重表现:少数人会出现 “过敏性胃肠炎”,除上述症状外,还伴随体重下降、贫血(长期腹泻导致营养吸收不良),需及时就医排查过敏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