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玫瑰糠疹(病毒感染相关)
核心诱因:可能与病毒感染、免疫力波动相关,好发于中青年。
典型表现:先出现 1 个孤立的 “母斑”(椭圆形淡红色斑,直径 2-3cm),1-2 周后躯干、四肢近端出现较多较小的椭圆形红疹,长轴与皮肤纹理平行,表面可能有细小鳞屑。
关键特点:通常不痛不痒,或仅有轻微痒感,病程自限(6-8 周可自行好转),秋冬季节易发作。
2. 过敏性紫癜(血管炎症)
核心诱因:感染、过敏、劳累等诱发的血管炎症,多见于儿童和青少年。
典型表现:红疹呈紫红色瘀点、瘀斑,按压不褪色,对称分布在下肢、臀部,也可累及上肢,部分可融合成片状。
关键特点:不痛不痒,可能伴随轻微乏力,严重时可能累及胃肠道、肾脏(出现腹痛、血尿)。
3. 病毒疹(病毒感染引发)
核心诱因:麻疹病毒、风疹病毒、EB 病毒等感染,多见于儿童。
典型表现:红疹为淡红色斑丘疹,分散或密集分布在躯干、四肢,部分可融合,出疹顺序有规律(如麻疹从耳后、发际开始)。
关键特点:不痛不痒,常伴随发热、咽痛、乏力等前驱症状,病毒感染控制后红疹会自行消退。
4. 樱桃状血管瘤(血管增生)
核心诱因:年龄增长、皮肤老化、遗传,多见于中老年人,年轻人也可能出现。
典型表现:红疹为红色丘疹,直径 1-5mm,圆形或椭圆形,表面光滑,按压后褪色,多分散分布在躯干、上肢近端。
关键特点:无自觉症状(不痛不痒),数量会随年龄增加,无恶变风险。
5. 接触性皮炎后期(刺激 / 过敏恢复期)
核心诱因:前期接触洗涤剂、金属、植物等刺激物,引发过敏或刺激,炎症缓解后进入恢复期。
典型表现:红疹颜色从鲜红转为淡红,丘疹变平,瘙痒、灼热感消失,仅残留淡红色斑或轻微脱屑。
关键特点:有明确接触史,前期可能有痛痒,后期症状消退,红疹逐渐淡化。
咨询医生
咨询医生
咨询医生
咨询医生
咨询医生

粤公网安备 4413020200091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