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常见原因:过敏或刺激性接触性皮炎
这是手背起疙瘩最普遍的情况,本质是皮肤接触了 “致敏物” 或 “刺激物” 后引发的炎症反应,尤其好发于接触外界物品较多的手背。
典型特点:
疙瘩形态:多为分散或密集的红色小丘疹(米粒至绿豆大小),部分可伴随轻微肿胀、水疱(若刺激较强)。
核心症状:明显瘙痒(最突出表现),抓挠后可能加重,甚至出现皮肤发红、脱屑。
常见诱因:
接触性过敏:如洗涤剂(洗洁精、洗衣粉)、护肤品(护手霜、防晒霜)、金属饰品(手链、手表表带)、橡胶(手套、鼠标垫)、植物汁液(如仙人掌、绿萝、漆树)等。
二、病毒感染:扁平疣或寻常疣(HPV 病毒)
手背是 HPV 病毒(人乳头瘤病毒)感染的高发部位,易形成 “疣状疙瘩”,具有一定传染性(通过直接接触或间接接触传播,如共用毛巾)。
典型特点:
疙瘩形态:
扁平疣:扁平、光滑的小疙瘩(直径 2-5mm),颜色与皮肤接近(淡褐色或肤色),多密集分布(如手背、手指边缘),摸起来质地偏硬,无明显疼痛或瘙痒。
寻常疣(俗称 “刺瘊”):隆起的粗糙疙瘩,表面不光滑(呈 “菜花状” 或 “乳头状”),颜色偏棕褐,单个或多个出现,摸起来较硬,按压可能轻微疼痛。
好发人群:免疫力较低者(如熬夜、压力大、术后)、儿童或青少年,或手背有微小伤口(病毒易侵入)的人。
三、皮肤角化异常:毛周角化症(“鸡皮肤” 手背版)
毛周角化症是良性的皮肤角化问题,因毛囊口角质堆积导致,常发生于上臂外侧,也可能累及手背。
典型特点:
疙瘩形态:细小的白色或肤色小颗粒(类似 “粉刺”),直径 1-2mm,分散分布,摸起来粗糙(像砂纸质感),无明显瘙痒或疼痛。
核心特点:冬季干燥时更明显,夏季因皮肤湿润可能减轻,多对称出现(如双手背同时有),且常伴随上臂外侧、大腿外侧的类似颗粒(典型 “鸡皮肤” 表现)。
成因:与遗传相关(家族中可能有人有类似情况),或因皮肤干燥、缺乏维生素 A 导致角质代谢异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