甲沟炎是指甲周围软组织的感染性炎症,主要由细菌(少数为真菌)感染引起,其发生与指甲周围皮肤屏障受损、细菌入侵密切相关。<<<在线咨询
一、常见原因:指甲周围皮肤损伤
指甲及周围皮肤的微小破损是细菌入侵的 “突破口”,常见损伤场景包括:
修剪指甲不当:如指甲剪得太短(尤其两侧甲沟处)、边缘剪得过于尖锐,导致指甲向甲沟内生长(嵌甲),反复刺激皮肤引发损伤;或修剪时不慎剪破甲沟皮肤,直接造成伤口。
外力挤压或摩擦:穿太紧的鞋子(如尖头鞋、高跟鞋),指甲长期被挤压变形,甲沟处皮肤受摩擦破损;或运动、劳动时指甲被砸伤、碰撞,导致甲沟皮肤破损。
撕扯倒刺:手指(尤其指甲边缘)的倒刺被强行撕扯时,容易撕裂周围皮肤,形成微小伤口,细菌可趁机侵入。
其他皮肤损伤:如美甲时过度打磨指甲、去除死皮导致皮肤破损;糖尿病患者因末梢循环差,轻微外伤后不易愈合,也易诱发感染。
二、致病菌感染
多数甲沟炎由金黄色葡萄球菌引起,其次是链球菌、假单胞菌等细菌;少数情况下,长期反复的甲沟炎可能合并真菌感染(如念珠菌),尤其多见于长期浸泡在水中的人群(如厨师、家庭主妇)。
细菌通过皮肤破损处侵入后,在甲沟内繁殖,引发局部炎症反应,表现为红、肿、热、痛,严重时可形成脓液。
三、诱发或加重因素
嵌甲:指甲生长方向异常(如向甲沟内弯曲),长期嵌入甲沟皮肤,反复刺激导致局部红肿、破损,更易继发感染,形成 “嵌甲 - 感染 - 更严重嵌甲” 的恶性循环。
局部潮湿多汗:手部或足部长期潮湿(如经常泡水、出汗多),会破坏皮肤屏障,降低抵抗力,利于细菌繁殖。
免疫力下降:如长期熬夜、营养不良、糖尿病、长期服用激素等,身体抵抗力减弱,感染后炎症更难控制,易反复发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