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癣(俗称 “鹅掌风”)的根本原因是皮肤癣菌感染,这种真菌主要侵犯手部皮肤的角质层,在适宜的环境下繁殖生长,进而引发炎症和一系列症状(如脱皮、水疱、瘙痒等)。
一、核心病因:皮肤癣菌是 “元凶”
引发手癣的真菌并非单一菌种,而是一类专门寄生在人体皮肤、毛发、指甲上的 “皮肤癣菌”,最常见的有 3 类:
红色毛癣菌:最主要的致病菌(占手癣病例的 70%~80%),特点是生命力强、耐药性高,感染后易慢性化(病程长、难根治),还可能扩散到指甲(引发灰指甲)或足部(引发足癣)。
须癣毛癣菌:次之,常通过接触患病动物(如猫、狗)或污染物品传播,感染后可能出现较明显的炎症(如红肿、水疱)。
絮状表皮癣菌:相对少见,但也可引起手癣,尤其容易侵犯手掌的角质层,导致干燥、脱屑。
这些真菌的核心 “生存需求” 是:温暖、潮湿、有角质层(营养来源) —— 而手部(尤其是手掌、手指间)恰好容易满足这些条件,成为真菌的 “理想繁殖地”。
二、关键传播途径:真菌如何 “找上” 你的手?
皮肤癣菌不会凭空出现,而是通过 “接触传播” 进入手部皮肤,常见传播场景可分为两类:
1. 直接接触传播(直接的感染方式)
接触患病者的皮肤:与手癣患者、足癣(脚气)患者、体癣患者发生直接皮肤接触,比如握手、共用毛巾时,对方皮肤表面的真菌(菌丝或孢子)会转移到你的手部。
尤其需要注意:足癣是手癣的重要 “源头” —— 很多人先有脚气(足部真菌感染),之后因 “用手抓挠脚部”,将足部的真菌带到手上,进而引发手癣(这种情况称为 “自体接种传播”,占手癣发病的很大比例)。
接触患病动物:接触患有 “猫癣”“狗癣” 的宠物(如猫、狗、兔子),动物毛发或皮肤表面的真菌(如须癣毛癣菌)会通过接触粘到手上,若手部有微小破损,真菌会快速入侵。
2. 间接接触传播(易被忽视的 “隐形途径”)
真菌的孢子(繁殖体)能在干燥的物体表面存活数小时至数天,通过接触被污染的物品,也可能感染手癣,常见场景包括:
共用 “高频接触的个人物品”:如他人使用过的毛巾、手套、洗手液瓶子、指甲刀、鼠标、键盘(若使用者有手癣,手部汗液会将真菌粘在物品表面)。
接触公共环境的 “污染表面”:如公共浴室的扶手、泳池边的地面、健身房的器械、理发店的剪刀等 —— 这些地方温暖潮湿,且多人接触,易残留真菌孢子。
接触 “被污染的衣物 / 鞋袜”:比如晾晒时,手癣患者的袜子、手套与你的衣物贴在一起,真菌孢子会粘到你的衣物上,再通过手部接触衣物感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