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核心因素:皮肤水分与屏障的 “双重失守”
水分快速流失:冬季空气湿度本身极低,加上供暖设备(暖气、空调)的使用,会加速皮肤表面水分蒸发。而皮肤的皮脂腺在低温环境下分泌功能会减弱,无法形成足够的油脂保护膜,导致角质层干燥缺水、变得粗糙脆弱,进而刺激神经末梢,引发瘙痒。
皮肤屏障受损:干燥的角质层细胞排列松散,原本紧密的皮肤屏障出现 “缝隙”,对外界刺激的抵御能力下降,即使是轻微的摩擦、温度变化,也容易引发敏感瘙痒。
二、外界刺激:加重瘙痒的 “助推器”
温度骤变的刺激:从温暖的室内突然进入寒冷的室外,或接触冷水、冷空气,会导致皮肤血管快速收缩扩张,刺激神经末梢,诱发阵发性瘙痒。反之,从寒冷环境进入温暖室内,皮肤温度升高也可能加重瘙痒感。
衣物与摩擦影响:冬季常穿的化纤、羊毛材质衣物,与干燥的皮肤直接接触时,会产生摩擦刺激,同时这类材质透气性较差,容易导致局部皮肤闷热出汗,进一步加剧瘙痒。
清洁方式不当:用过热的水洗澡、频繁使用强碱性肥皂或沐浴露,会过度清除皮肤表面的天然油脂,破坏本就脆弱的皮肤屏障,让瘙痒问题雪上加霜。
三、其他潜在因素
本身患有湿疹、鱼鳞病等基础皮肤疾病的人,冬季皮肤干燥会加重原有炎症,瘙痒症状更明显。
老年人皮脂腺功能随年龄衰退,皮肤保湿能力下降,对寒冷干燥的耐受度更低,更易出现天冷皮肤痒。
部分人因甲状腺功能异常、缺乏维生素 A 等,会间接影响皮肤的正常代谢和保湿能力,加剧冬季瘙痒。
咨询医生
咨询医生
咨询医生
咨询医生
咨询医生

粤公网安备 4413020200091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