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敏的核心是免疫系统对 “异物” 过度反应,而饮食中的某些成分,要么是明确过敏原,要么会刺激炎症加重,让不适更剧烈。但忌口不是 “全盘拒绝”,核心是 “避开明确致敏物 + 减少刺激”
一、高组胺食物:直接触发过敏的 “头号雷区”
组胺是过敏时瘙痒、红肿的 “罪魁祸首”,这类食物本身富含组胺,或会促进身体释放组胺,过敏期间吃了极易加重症状:
海鲜类:虾、蟹、贝类、海鱼(尤其是不新鲜的海产,组胺含量更高);
肉类:牛肉、羊肉、狗肉,以及腊肉、香肠等腌制肉(加工中组胺易堆积);
发酵类:酸奶、泡菜、臭豆腐、豆豉(发酵过程中产生大量组胺);
蔬果类:芒果、菠萝、草莓、番茄、猕猴桃(部分人对其中的组胺或酶敏感)。
二、常见过敏原食物:易引发交叉过敏
这类食物是普遍的饮食过敏原,过敏体质者或过敏发作期,免疫系统更敏感,容易触发或叠加反应:
坚果类:花生、核桃、杏仁、腰果等(之前聊过花生过敏的关联,这类坚果同理);
乳制品:牛奶、奶酪、黄油(脱脂牛奶对部分人刺激更明显);
蛋类:鸡蛋、鸭蛋(蛋黄中的蛋白质是主要致敏成分);
谷物与豆类:小麦(少数人对麸质过敏)、黄豆、绿豆及豆制品。
三、辛辣刺激与高糖高油:间接加重炎症
这类食物虽不是直接过敏原,但会刺激身体状态,放大过敏反应,让红痒更难缓解:
辛辣类:辣椒、花椒、胡椒、生姜、大蒜、洋葱,以及含这些调料的菜肴;
刺激性饮品:白酒、啤酒、红酒等酒精类,还有浓茶、咖啡(咖啡因会刺激神经,间接加重瘙痒);
高糖高油类:奶茶、蛋糕、糖果、含糖饮料(高糖引发血糖波动,刺激炎症),油炸食品、肥肉、烧烤(高油加重皮肤代谢负担)。
咨询医生
咨询医生
咨询医生
咨询医生
咨询医生

粤公网安备 4413020200091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