痘印的核心是痤疮(痘痘)愈合后,皮肤留下的色素沉着或血管 / 结构异常,主要分为 4 类,判断关键看颜色、形态和成因,具体分类如下:
一、红色痘印(炎症后红斑):常见的 “新鲜痘印”
成因:痘痘发炎时,皮下毛细血管扩张、充血,痘痘消退后血管未及时收缩,留下暂时性红斑。
外观:红色或粉红色的扁平斑块,边界和之前的痘痘范围一致,按压时颜色会变浅,松手后恢复红色。
特点:属于暂时性痘印,通常在痘痘消退后 1-3 个月内,随着皮肤代谢逐渐淡化,护理得当可加速消退。
二、黑色痘印(炎症后色素沉着):最易显脏的 “色素型痘印”
成因:痘痘炎症刺激皮肤黑色素细胞,导致黑色素过度沉积,尤其痘痘发炎严重、挤压后更易出现。
外观:深褐色、黑色的扁平斑点或斑块,颜色均匀,边界清晰,和周围皮肤平齐,无凸起或凹陷。
特点:消退速度比红色痘印慢,通常需要 3-6 个月甚至更久,不做好防晒会持续加深、难以淡化。
三、凹陷性痘印(痘坑):不可逆的 “结构型痘印”
成因:痘痘发炎严重(如囊肿痘、脓疱痘),或反复挤压导致皮肤真皮层受损、胶原蛋白流失,形成永久性凹陷。
外观:低于皮肤表面的凹陷,形状多样(圆形、椭圆形、冰锥状),用手触摸能明显感觉到 “坑洼感”,颜色可能和肤色接近或略带褐色。
特点:属于疤痕类,无法自行消退,需通过专业手段(如激光、果酸焕肤)刺激胶原蛋白再生,改善凹陷。
四、增生性 / 肥厚性痘印:凸起的 “疤痕型痘印”
成因:疤痕体质或痘痘炎症过深,愈合时皮肤过度增生,胶原蛋白堆积过多,形成凸起的疤痕组织。
外观:高于皮肤表面的红色、粉红色或褐色硬块,质地较硬,边界清晰,通常出现在下巴、下颌线等易反复长痘的部位。
特点:不会自行软化消退,且可能随时间逐渐变硬、变大,需通过抗炎、抑制疤痕增生的方式干预。
易混淆情况:这些不是痘印,别误判
雀斑 / 痣:天生存在或后期长出来,颜色均匀、形态规则,和痘痘发作史无关。
过敏性皮炎色素沉着:由过敏引发,色素沉着范围不规则,之前无明确痘痘炎症。
外伤疤痕:有明确外伤史(如划伤、磕碰),疤痕形态和外伤部位一致,与痘痘无关。
咨询医生
咨询医生
咨询医生
咨询医生
咨询医生

粤公网安备 4413020200091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