色素型痘印(占所有痘印的 70%,仅影响肤色)
色素型痘印是皮肤炎症后,黑色素细胞异常活跃产生过多黑色素,或血管扩张 / 增生导致的颜色异常,本质是 “色素沉积或血管问题”,无皮肤结构损伤,多数可自行消退。
1. 红色痘印(炎症后红斑,PIE):血管扩张未消退
形成原因:
痘痘发炎时,局部皮肤血管会扩张、充血,为炎症区域输送免疫细胞和营养。当痘痘消退后,扩张的血管无法快速恢复正常,仍处于充血状态,就会在皮肤表面呈现 “红色或粉红色印记”。
常见于炎症较轻、消退较快的痘痘(如丘疹、小脓疱),尤其皮肤白、角质层薄的人更明显。
特点:按压后会褪色,通常在痘痘消退后 1-3 个月内逐渐淡化,若长期暴晒、反复刺激,可能转化为褐色痘印。
2. 褐色 / 黑色痘印(炎症后色素沉着,PIH):黑色素过度沉积
形成原因:
痘痘发炎时,炎症因子(如 IL-6、TNF-α)会刺激皮肤中的 “黑色素细胞”,使其活性增强、大量产生黑色素。这些黑色素会随着皮肤代谢沉积在炎症区域的角质层或真皮浅层,当痘痘消退后,就留下 “褐色、棕黑色或灰色印记”。
常见于炎症较重的痘痘(如大脓疱、囊肿)、挤痘后(机械刺激加重炎症和色素沉积),或肤色深、易晒黑的人(黑色素细胞本身更活跃)。
特点:按压后不褪色,消退速度慢(3-6 个月甚至更久),若长期暴露在紫外线中,黑色素会持续生成,导致痘印颜色加深、消退时间延长。
痘印形成的 “加速因素”:这些行为会让痘印更难消
除了炎症本身,以下因素会加重痘印形成、延长消退时间,需尽量避免:
挤痘、抠痘:机械刺激会破坏皮肤屏障,加重炎症,同时促使黑色素细胞活跃,还可能导致真皮层损伤,增加痘坑风险。
长期暴晒:紫外线会刺激黑色素细胞产生更多黑色素,让褐色痘印颜色加深。同时紫外线会破坏皮肤胶原结构,影响凹陷痘坑的修复。
炎症反复:同一部位反复长痘痘(如反复长痘的下巴、额头),会让局部皮肤长期处于炎症状态,血管持续扩张、黑色素不断沉积,痘印难以消退。
皮肤干燥、屏障受损:皮肤屏障弱时,水分流失快,代谢能力下降,无法及时排出沉积的黑色素,也会延缓痘印消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