股癣是一种常见的皮肤浅表真菌感染,主要发生在腹股沟、臀部、大腿内侧等潮湿褶皱部位,表现为边界清晰的红斑、脱屑,常伴随明显瘙痒。其发生并非单一因素导致,而是 “真菌入侵” 与 “皮肤环境适宜真菌繁殖” 共同作用的结果
一、核心病因:致病性真菌的感染与传播
股癣的直接致病根源是皮肤癣菌,这是一类偏好温暖、潮湿环境,能分解皮肤角质层获取营养的真菌。常见的致病菌包括以下 3 类:
红色毛癣菌:占股癣致病菌种的 70% 以上,生命力极强,不仅能在皮肤表面繁殖,还能深入角质层,且对多种抗真菌药物有一定耐药性,是导致股癣反复发作的主要菌种。
须癣毛癣菌:其次常见的致病菌,多通过接触感染(如共用毛巾、衣物)传播,繁殖速度快,易在短时间内引发明显的炎症反应(如红斑、水疱)。
絮状表皮癣菌:虽致病率相对较低,但可通过接触污染的物品(如公共浴池的地面、拖鞋)传播,尤其在卫生条件较差的环境中易流行。
这些真菌的传播途径主要有 2 种:
直接接触传播:与患有股癣、手足癣(脚气、手气)、体癣的人直接皮肤接触(如亲密接触、共用床铺),真菌会附着在健康皮肤表面并开始繁殖。
间接接触传播:接触被真菌污染的物品,如共用毛巾、浴巾、内裤、袜子、拖鞋,或使用公共浴池、健身房的储物柜、座椅等,真菌可通过这些媒介转移到人体皮肤上。
二、关键诱因:皮肤环境 “助力” 真菌繁殖
真菌虽常见,但并非接触后就一定会引发股癣 —— 只有当皮肤处于 “温暖、潮湿、角质层脆弱” 的环境时,真菌才会快速繁殖并突破皮肤屏障,诱发感染。以下是常见的诱因:
1. 局部皮肤潮湿多汗
这是诱发股癣的首要因素:
腹股沟、臀部等部位本身属于皮肤褶皱处,通风性差,若因天气炎热、剧烈运动、长期久坐(如办公室人群、司机)导致局部出汗过多,汗液无法及时蒸发,会让皮肤始终处于潮湿状态,而潮湿环境能显著提升真菌的活性,加速其繁殖。
部分人群因体质原因(如多汗症),即使日常活动也会频繁出汗,更易给真菌创造适宜的生存条件。
2. 皮肤屏障受损
皮肤的角质层和皮脂膜是抵御真菌的 “第一道防线”,若屏障受损,真菌很容易侵入皮肤深层:
物理损伤:腹股沟部位皮肤较薄,若频繁摩擦(如穿紧身牛仔裤、化纤材质内裤)、抓挠(如因瘙痒抓挠其他皮肤问题)导致皮肤出现微小破损,真菌会通过破损处直接侵入真皮层,引发感染。
过度清洁或刺激:频繁用热水烫洗腹股沟部位,或使用含酒精、皂基的清洁产品,会破坏皮肤表面的皮脂膜,导致皮肤干燥、脆弱,屏障功能下降,反而增加真菌感染风险。
3. 免疫力下降
人体的免疫系统能抑制真菌的生长,若免疫力降低,对真菌的抵抗力会明显减弱:
长期熬夜、压力大:作息不规律、精神紧张会导致免疫系统功能紊乱,让真菌有机会 “趁虚而入”。
基础疾病影响:患有糖尿病(血糖升高会让皮肤含糖量增加,为真菌提供营养)、艾滋病、甲状腺功能异常等疾病,或长期服用免疫抑制剂(如糖皮质激素),会导致免疫力持续低下,不仅易患股癣,还可能导致病情反复、难以治愈。
年龄因素:老年人皮肤新陈代谢减缓,屏障功能退化,免疫力也随年龄增长下降,因此比年轻人更易感染股癣。
4. 不良生活习惯
一些日常习惯会间接增加股癣的发病风险:
衣物选择不当:长期穿紧身、不透气的化纤或尼龙材质内裤,会导致局部皮肤通风差、汗液滞留,形成 “闷热潮湿” 的环境,加速真菌繁殖;若内裤清洗不及时,或与袜子、外衣混洗,易导致真菌交叉污染。
卫生习惯不佳:不勤洗澡、不及时更换潮湿的内裤,或在公共浴池、游泳池后未及时擦干腹股沟部位,会让真菌长时间附着在皮肤表面,增加感染概率。
自身交叉感染:若本身患有手足癣(如脚气),日常不注意卫生(如洗脚后不洗手、袜子与内裤混洗),会将手足部位的真菌带到腹股沟,引发股癣(这种情况称为 “自体接种感染”,占股癣发病的 30% 左右)。
医生团队
更多公益活动
更多推荐阅读
更多时事热点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