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天一到,不少人就开始被过敏缠上 —— 脸上发红发痒、身上起小疹子、打喷嚏流鼻涕…… 明明春秋季还好,一到高温天就 “中招”,其实和天气热带来的一系列变化密切相关。<<<在线咨询
高温让皮肤屏障变 “脆弱”
皮肤就像一层保护罩,天气太热时,这层 “罩子” 很容易出问题:
出汗太多:高温环境下,皮肤汗腺分泌旺盛,汗液里的盐分、尿素等成分会刺激皮肤,尤其褶皱部位(如脖子、腋下),汗液滞留时间长了,可能引发红斑、瘙痒,甚至出现 “热痱”(一种急性炎症反应)。
油脂分泌紊乱:高温会让皮脂腺更活跃,皮肤表面油脂变多,但过度分泌反而会破坏屏障平衡,加上出汗后频繁洗脸、洗澡,容易洗掉皮肤天然的保护油脂,让皮肤变得敏感,对护肤品、灰尘等刺激更不耐受。
毛孔扩张:热胀冷缩的原理同样适用于皮肤,高温会让毛孔张开,外界的过敏原(如花粉、粉尘)更容易钻进皮肤深层,引发免疫反应,导致过敏。
环境中过敏原 “浓度飙升”
热天里,空气中的过敏原不仅没减少,反而可能变多:
花粉、霉菌活跃:很多植物在夏季进入花期,花粉随风飘散;潮湿闷热的环境(如雨后)还会让霉菌大量繁殖,这些微小颗粒被吸入或接触皮肤,都可能诱发过敏(比如过敏性鼻炎、皮肤红疹)。
虫类活动频繁:蚊子、螨虫、跳蚤在高温潮湿的环境中更活跃,被叮咬后,它们的唾液或分泌物会进入人体,引发局部过敏反应(红肿、瘙痒的疙瘩),体质敏感的人反应可能更强烈。
空气污染加重:高温天气容易出现臭氧超标、汽车尾气聚集等情况,这些污染物会刺激呼吸道和皮肤,降低身体的抗过敏能力,让过敏更容易发生。
紫外线成了 “隐形刺激源”
夏天的阳光紫外线强度比其他季节高得多,它不仅会晒黑、晒伤皮肤,还可能引发 “光过敏”:
有些人对紫外线特别敏感,暴晒后皮肤会出现红斑、丘疹、瘙痒,甚至水疱,这是皮肤对紫外线的免疫反应;
部分护肤品、食物(如柠檬、芹菜)含有 “光敏成分”,接触后再晒太阳,会加重紫外线对皮肤的刺激,诱发或加重过敏。
身体状态受高温影响
天气太热时,人的身体状态也会发生变化,间接增加过敏风险:
睡眠变差:高温让人难以入睡或睡不安稳,睡眠不足会导致免疫力下降,身体对过敏原的 “防御能力” 变弱,过敏症状更容易出现或加重;
情绪烦躁:闷热天气容易让人焦虑、烦躁,不良情绪会影响免疫系统平衡,让身体更敏感,对各种刺激的反应更强烈。
如果一到热天就过敏,不妨从这几点入手改善:减少在正午暴晒时段外出,出门做好防晒(戴帽子、涂温和的防晒霜);出汗后及时擦干,保持皮肤干爽;选择清爽、无刺激的护肤品,避免频繁更换;如果过敏频繁发作,建议去查一下过敏原,针对性避开 —— 找到诱因,才能让夏天过得更舒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