荨麻疹的发病机制主要涉及肥大细胞的活化和组胺等炎症介质的释放。当机体接触过敏原后,免疫系统产生IgE抗体,这些抗体与肥大细胞表面的受体结合,导致细胞脱颗粒并释放组胺、白三烯等炎症介质,引起血管扩张和通透性增加,最终表现为皮肤水肿和风团形成。<<<在线咨询
荨麻疹的诱因多种多样,主要包括:
食物因素:如海鲜、坚果、鸡蛋、牛奶等常见过敏原
感染因素:病毒、细菌或寄生虫感染
物理因素:寒冷、热、压力、日光等物理刺激
精神因素:压力、焦虑等情绪变化
自身免疫因素:部分慢性荨麻疹患者存在自身抗体
二、临床表现与分类
荨麻疹的典型临床表现为突然出现的皮肤风团,伴有剧烈瘙痒。风团通常呈红色或苍白色,大小不一,可孤立存在或融合成片,多在数小时内消退但易反复发作。根据病程长短,荨麻疹可分为:
急性荨麻疹:病程少于6周,多由过敏反应引起,儿童多见
慢性荨麻疹:病程超过6周,病因复杂,成人多见
特殊类型荨麻疹包括:
胆碱能性荨麻疹(运动、情绪激动诱发)
寒冷性荨麻疹(寒冷刺激诱发)
日光性荨麻疹(日光照射诱发)
压力性荨麻疹(皮肤受压后出现)
严重者可出现血管性水肿,表现为眼睑、口唇、外阴等疏松部位的明显肿胀,甚至发生喉头水肿导致呼吸困难,危及生命。
三、诊断与鉴别诊断
荨麻疹的诊断主要依靠典型的临床表现和详细的病史询问。医生需了解皮疹的特点、持续时间、诱发因素、伴随症状等。实验室检查通常包括血常规、IgE检测、过敏原筛查等,但对多数患者并非必需。
四、预防与预后
预防荨麻疹的关键在于识别并避免诱发因素。患者应记录可能的诱因,如特定食物、药物或环境因素。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适度运动,避免过度疲劳和精神紧张也有助于减少发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