湿疹是一种常见的慢性炎症性皮肤病,主要表现为皮肤干燥、瘙痒和红斑,严重时可能伴随渗出、结痂甚至继发感染。其病因复杂,涉及遗传、免疫、环境等多方面因素。<<<在线咨询
一、湿疹的病因
遗传因素:家族中有过敏性疾病(如哮喘、过敏性鼻炎等)病史的人群,湿疹发病率较高。某些基因突变可能导致皮肤屏障功能缺陷,使皮肤更易受到外界刺激。
免疫异常:湿疹患者的免疫系统常呈现Th2型免疫反应亢进,导致炎症因子(如IL-4、IL-13)过度释放,引发皮肤炎症反应。
皮肤屏障功能障碍:湿疹患者的皮肤角质层结构异常,天然保湿因子(如神经酰胺)减少,导致皮肤水分流失加剧,对外界刺激的抵御能力下降。
环境诱因:气候干燥、空气污染、接触化学物质(如洗涤剂、香料)、尘螨、花粉等均可诱发或加重湿疹。此外,精神压力、疲劳等也可能成为诱因。
二、湿疹的症状
湿疹的临床表现多样,根据病程可分为急性、亚急性和慢性三个阶段:
急性期:皮肤出现红斑、丘疹、水疱,伴有剧烈瘙痒。若搔抓过度,可能导致渗出、糜烂甚至继发感染。
亚急性期:炎症减轻,渗出减少,皮肤表现为鳞屑、结痂和轻度增厚,瘙痒感仍持续存在。
慢性期:长期反复发作后,皮肤增厚、粗糙,呈现苔藓样变,色素沉着或减退,瘙痒成为主要困扰。
湿疹好发于四肢屈侧(如肘窝、腘窝)、面部、颈部和手部,婴幼儿多见于面颊和头皮。
三、湿疹的注意事项
湿疹的治疗需结合药物与日常护理,以下注意事项有助于缓解症状并减少复发:
皮肤保湿:选择无刺激的保湿霜(如含神经酰胺、尿素的产品),每日多次涂抹,尤其在沐浴后及时使用,以修复皮肤屏障。
避免刺激:减少接触肥皂、香精、酒精等刺激性物质;选择温和的清洁产品;穿着宽松透气的棉质衣物。
控制搔抓:搔抓会加重炎症,甚至引发感染。可通过冷敷或外用止痒药物(如炉甘石洗剂)缓解瘙痒。
合理用药:在医生指导下使用外用糖皮质激素或钙调磷酸酶抑制剂控制炎症;若继发感染,需配合抗生素治疗。
调整生活方式:避免过度疲劳和精神紧张;保持室内湿度适宜;减少已知过敏原(如尘螨、宠物皮屑)的接触。
饮食管理:部分患者可能对某些食物(如牛奶、鸡蛋、坚果)过敏,需根据个体情况调整饮食,但无需盲目忌口。
湿疹是一种多因素导致的慢性皮肤病,其治疗与管理需长期坚持。通过科学用药、加强皮肤护理和规避诱因,大多数患者可有效控制症状,减少复发。若病情反复或加重,应及时就医,以获得个体化的治疗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