湿疹是一种常见的慢性皮肤炎症,临床表现为皮肤干燥、瘙痒、红肿及脱屑等症状。其病因复杂,涉及遗传、环境、免疫系统异常等多种因素。<<<在线咨询
一、病因与诱发因素
遗传易感性与环境诱因的相互作用是主要病因。若家族中有过敏性疾病史(如哮喘、过敏性鼻炎),个体患病风险会增加。此外,免疫系统功能紊乱导致皮肤屏障受损,使外界刺激物更易侵入,引发炎症反应。
环境因素亦不可忽视。气候干燥、接触化学物质(如洗涤剂、化妆品)、空气污染及心理压力均可诱发或加重湿疹。婴幼儿因皮肤屏障发育不完善,发病率较高,但湿疹可发生于任何年龄段。
二、临床表现与分型
湿疹的典型症状为剧烈瘙痒,伴随皮肤红斑、丘疹、渗出或苔藓样变。根据病程和表现,可分为急性、亚急性和慢性三类:
急性期:皮肤红肿、水疱或渗出,瘙痒明显;
亚急性期:红肿减轻,出现脱屑和结痂;
慢性期:皮肤增厚、色素沉着,形成苔藓化斑块。
此外,湿疹还可按病因分为特应性皮炎、接触性皮炎等亚型,需通过病史和实验室检查鉴别诊断。
三、管理策略
基础护理:保持皮肤湿润是关键。患者应避免过度清洁,使用无刺激保湿剂修复皮肤屏障。
避免诱因:识别并远离过敏原(如尘螨、花粉),选择棉质衣物,减少化学刺激。
心理支持:慢性瘙痒易导致焦虑或抑郁,心理疏导有助于改善治疗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