容易长风团不一定是湿疹,更常见的情况是荨麻疹(俗称 “风团块”)。二者虽然都属于过敏性皮肤病,会出现瘙痒和皮肤异常,但核心症状、发病特点有明显区别,需通过具体表现初步判断,避免混淆处理。
一、先明确:“风团” 是什么?
风团是一种暂时性、隆起性的皮肤肿块,本质是皮肤黏膜下的小血管扩张、渗出导致的水肿,特点是:
突然出现,形状不规则(圆形、椭圆形或地图状),大小不一(从米粒到手掌大);
颜色多为淡红色、肤色,严重时可能呈苍白色;
伴随明显瘙痒,通常数小时到 24 小时内会自行消退,消退后皮肤不留任何痕迹(无红斑、脱皮、色素沉着);
可能反复出现,有时一天发作多次,或在接触诱因后突然发作。
二、为什么会反复长风团(荨麻疹)?
荨麻疹的本质是皮肤黏膜的 “速发型过敏反应”,常见诱因包括:
过敏原刺激:
食物:海鲜(虾、蟹)、芒果、坚果、牛奶、鸡蛋等;
吸入物:花粉、尘螨、动物毛发、霉菌孢子;
接触物:化妆品、洗发水、金属(如镍)、昆虫叮咬(如螨虫、跳蚤)。
物理因素(特殊类型荨麻疹):
压力:紧身衣服压迫、久坐(如 “压力性荨麻疹”);
冷热:突然遇冷(如吃冰饮、吹冷风)或遇热(如运动后、洗热水澡);
摩擦:皮肤划痕后出现风团(“人工荨麻疹”,又称皮肤划痕症)。
其他诱因:
感染:感冒、扁桃体炎、幽门螺杆菌感染等(感染会诱发免疫系统紊乱,间接引发荨麻疹);
内分泌 / 情绪:熬夜、压力大、甲状腺功能异常等,可能加重或诱发发作。